周内(10月13日至10月17日),国内大宗商品期货涨跌分化明显。贵金属、黑色系及基本金属板块持续领涨,普通金属板块走势不一,能源化工、农产品板块集体下跌。
就国内期货市场具体来看,能源化工板块,燃油周下跌5.54%、原油下跌6.34%;黑色系板块,铁矿石周下跌3.02%、焦煤上涨1.55%、焦炭上涨0.57%;基本金属板块,碳酸锂周上涨4.07%、沪铜下跌1.77%、沪锌下跌2.04%;贵金属板块,沪金周上涨10.90%、沪银上涨10.53%;农产品板块,豆粕周下跌1.85%、棕榈油下跌1.38%、生猪下跌3.87%;航运板块,集运欧线周下跌2.16%。
交易行情热点
热点一:受需求疲软拖累,原油价格持续下降
本周原油市场遭遇多重利空冲击,国际市场,WTI原油期货跌破80美元关键心理关口,布伦特原油也下探至82美元/桶附近;国内市场,原油2511价格已实现周度三连下探,跌幅达12.41%。
在供应层面,OPEC+增产计划持续推进成为压制油价的重要因素。根据最新会议决议,10月OPEC+将按计划执行第二轮增产,日均增量13.7万桶。中东地区原油出口保持高位运行,沙特原油出口维持在900万桶/日水平,伊拉克出口量也稳定在400万桶/日附近。与此同时,美国页岩油产量展现出惊人韧性,最新数据显示国内产量环比微增0.05%至1363.6万桶/日。
需求端表现更为疲软,成为本周油价下行的主要推手。美国炼厂开工率出现超预期下滑,加工量环比下降7.16%至1513万桶/日,开工率暴跌6.7个百分点至85.7%。亚洲市场同样不容乐观,中国主营炼厂开工率降至81.23%,山东地炼更是维持在50.28%的低位水平。
库存上,市场供需格局仍相对宽松。美国商业原油库存环比增长0.77%至4.24亿桶,汽油库存同比上升2.88%。更值得关注的是,全球浮仓库存同比大幅增加110%至8971万桶,这表明现货市场供应过剩压力正在加剧。
东亚期货分析师刘琛瑞认为,本周期炼厂开工率大幅下滑,直接削弱了成品油裂解利润对原油需求的支撑逻辑。当前市场面临中期供需过剩的预期,叠加避险情绪升温,原油价格存在向下破位风险,整体行情应持震荡偏弱判断。
中航期货研究员阳光光表示,综合来看,基本面边际走弱对油价构成中长期压制,同时中东地缘局势缓和叠加宏观层面的扰动加大油价波动,短期油价缺少向上的驱动,在多重利空因素的影响下,难改偏弱运行的走势,预计整体延续震荡偏弱运行的走势。
五矿期货研究员徐绍祖认为,虽然当前高频宏观因子显示出极度利空,但原油自身基本面以及估值过于低估。当前地缘并非完全消散,且当前价格以及逼近北美轻重双油的盈亏平衡线,油价并不宜过分悲观。
热点二:生猪价格创年内新低
本周国内生猪期货市场延续弱势格局,主力2601合约周度下跌3.87%,收于近三个月新低。市场交投情绪偏空,二育入场节奏放缓与规模场加速出栏形成双重压力,尽管气温下降带来需求向好预期,但白条走货速度不及预期,供需宽松格局持续压制价格。
供应端,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8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8万头,为正常保有量的103.5%,表明中长期供应基础充足。机构调研数据显示,9月规模场商品猪存栏量环比增加1.44%,同比增幅达5.29%,中小散养户存栏同样环比增长2.93%。尽管9月出栏量环比减少4.54%,但规模场为完成年度计划仍保持积极出栏节奏。
需求面上,虽然气温下降理论上利好猪肉消费,但实际白条走货速度未见明显提升。屠宰企业开工率环比下降2.15个百分点至32.38%,冻品库容率微增0.09%至17.84%,显示下游接货意愿不足。替代品方面,白条鸡价格下跌至14.3元/公斤,标肥猪价差走扩至-0.76元/公斤,进一步分流部分猪肉消费。
库存方面,现货市场上,生猪基差表现疲软,11月合约基差150元/吨,1月合约基差-470元/吨。养殖端库存压力持续,外三元生猪出栏均重维持在123.43公斤高位,反映出栏意愿强烈。下游冻品库存微增,但整体库容率仍处相对低位,经销商备货态度仍相对谨慎。
瑞达期货研究员张昕认为,二育入场持续性存疑是当前市场关键变量。虽然上旬二育补栏曾支撑现货企稳,但近期入场节奏已显放缓迹象。考虑到能繁母猪存栏仍高于正常水平,且规模场出栏计划完成压力较大,预计短期猪价仍将偏弱运行。
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范晴晴表示,后期猪价或仍有下滑空间。从供给端看,一方面养殖企业前期产能布局陆续释放,另一方面,在政策影响下,养殖企业要控制体重以及去产能动作,将进一步刺激养殖端出栏积极性,因此生猪供应整体充沛。
华泰期货研究员邓绍瑞认为,节后集团出栏节奏继续加快,叠加散户的集中出栏,生猪的供应压力正在逐步释放,节后的需求端预计也会出现短时间的下降,降存栏的计划影响更多的是明年的出栏情况,因此生猪市场供过于求的格局在短期内预计难以改变。
行业政策要闻
要闻一:9月CPI同比下降0.3%,PPI同比降幅收窄
10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3%,环比上涨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3%,环比继续持平。其中,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为近19个月以来涨幅首次回到1%;PPI同比降幅较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同比降幅连续两个月收窄。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9月CPI同比下降主要是翘尾影响所致。当月翘尾影响约为-0.8个百分点,2025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和能源价格下降。其中,食品价格下降4.4%,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83个百分点,是影响CPI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能源价格下降2.7%,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20个百分点。
多家证券机构分析指出,9月通胀数据反映出当前宏观政策的多重效应。
光大证券认为,在整治市场无序竞争、加强产能治理的政策导向下,煤炭、钢铁、光伏等部分行业价格企稳,对PPI同比的下拉影响比上月减少约0.34个百分点。同时,在扩内需、整治低价竞争背景下,家用器具、通信工具等耐用消费品价格继续改善。
华西证券进一步分析指出,核心CPI同比升至1%,主要得益于工业消费品的良好表现。今年1-9月家用器具累计环比涨幅达6.3%,显著高于往年同期平均值的-0.6%,这背后可能受到国补政策的增量需求带动。与此同时,反内卷政策对汽车价格形成支撑,交通工具价格边际回升。
西南证券补充表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推动飞机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等行业价格上升。在提振消费政策的作用下,品质化与升级类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运动用球类制造等价格涨幅明显。
尽管政策效果初步显现,但物价数据的结构性分化仍然突出。
光大证券指出,9月服务价格环比增速降至-0.3%,低于季节性水平,主要受出行类服务价格回落影响。这与今年国庆出行人均消费支出同比下滑13%的指向一致,表明当前居民消费需求恢复仍然偏弱。食品价格持续走低成为拖累CPI的主要因素。
西南证券分析显示,9月猪肉价格环比下降0.7%,而2021-2024年同期均值为上涨0.2%。生猪出栏增多导致供给过剩,尽管近期供给端持续推进去产能,但效果尚不及预期。PPI方面同样呈现上中游好于下游的格局。
华西证券指出,9月采掘工业环比上涨1.2%,是PPI大类中唯一正增长分项,但原材料工业持平,加工业下降0.1%,生活资料下降0.2%,显示价格传导受阻。汽车制造业价格环比下跌0.5%,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连续两月下跌,终端需求不足的格局尚未扭转。
要闻二:我国前三季度出口增长7%,9月出口增速超预期回升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以美元计价,2025年9月出口额同比增长8.3%,增速比8月高3.9个百分点;其中,9月对美出口同比下降27.0%,降幅比8月收窄6.1个百分点;9月进口额同比增长7.4%,增速比7月高6.1个百分点;其中,9月自美进口同比下降16.1%,降幅比8月扩大0.1个百分点。
从前三季度整体来看,以美元计的出口累计同比增长6.1%,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进口同比降幅收窄2.8个百分点至1.1%;累计贸易顺差8750.8亿美元。以人民币计,出口同比增长7.1%,进口降幅收窄至0.2%,顺差规模为6.28万亿元。
国盛证券宏观分析师熊园指出,9月出口增速创近半年新高,主要受低基数及新兴市场拉动影响。分区域看,对非洲出口同比大幅增长56.4%,东盟和欧盟分别贡献2.4和2.0个百分点的增速拉动,而对美出口仍拖累整体表现。产品结构上,电子中间品、通用机械等资本品出口表现强劲,但劳动密集型产品持续疲软。展望四季度,随着高基数效应显现,出口增速可能回落至2%-3%,但中美谈判窗口仍存,关税大幅升级概率较低,需关注10月底可能的高层会晤。
中银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陈琦认为,9月出口韧性得益于东盟、欧盟需求回暖及高技术产品出口优势。前三季度,集成电路、通用机械出口同比增速分别达23.3%和18.9%,显示我国产业链升级成效。进口方面,半导体器件、铜矿砂等产品进口活跃,反映国内制造业复苏迹象。不过,欧美经济衰退风险及地缘局势仍是潜在制约因素。预计四季度政策重点将转向扩内需,以对冲外需不确定性。
东方证券宏观团队孙国翔表示,尽管低基数推高9月同比增速,但资本品出口同比增幅均超20%,成为核心亮点。中美贸易摩擦短期缓和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而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对产业链转移的承接将继续支撑资本品需求。若全球投资需求持续强于消费,四季度出口总量有望保持韧性,但需警惕美国进口疲软向非美地区传导的风险。
展望后市表现
黑色系板块
焦煤:中央安全生产巡查工作将逐步展开,对焦煤有所影响,节后产量恢复较慢,焦煤市场成交较好,焦炭提涨,动力煤价格大涨,带动市场情绪,双焦盘面大涨。煤价仍是政策主导,政府更倾向于煤价稳定,我们预期煤价将区间运行,焦煤区间可能在1100-1400元。(混沌天成)
基本金属板块
碳酸锂:上周锂盐价格企稳反弹,LC2510、LC2511合约价环比涨3.6%、4.1%,碳酸锂现货价微降,氢氧化锂价略降,相关价差变动不大。同期仓单、国内碳酸锂库存加速去化,需求旺季显性库存好转支撑价格,市场情绪回暖使盘面突破震荡区间。短期锂价受旺季去库支撑,但进一步上行需供应端超预期扰动,建议关注去库持续性及现货量价。(东证期货)
农产品板块
豆粕:未来市场关注的重点仍聚焦在政策端,当前中美谈判仍未有进展,未来仍需重点关注,新季美豆的进口情况将会对春节前后的市场供需造成影响。整体来看,未来仍需重点关注政策端的变化情况,新季美豆收获及出口情况。(华泰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