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银行都开始对“长期不动账户”动手了!多家银行陆续发布公告,宣布将对个人和单位的“睡眠账户”进行清理或管控。如果你有几张很久没用过的银行卡,可得赶紧查一查,否则账户可能会被限制使用甚至销户。不过别慌,钱不会丢,但为了避免麻烦,咱们还是得主动管理起来。

清理标准不统一,但核心都是“低余额+零交易”
各家银行对“长期不动户”的认定标准并不完全一样,可以说是“各有各的规矩”。但总体来看,清理对象普遍指向两类账户:一是余额很低的账户,二是长时间没有主动交易的账户。比如:
- 江西某商业银行的标准是:余额低于10元且连续三年以上无主动交易;
- 另一家江西银行则要求更短:余额10元(含)以下,且365天以上无非结息交易;
- 浙江某农商行则是两年未用、余额少于50元就会被标记为不动户;
- 而兴业银行近期还调整了标准,把余额门槛从100元大幅降到10元,同时将无交易期限从180天延长至365天。
值得注意的是,像社保卡、医保卡、公积金卡、退休金账户以及绑定了房贷、理财、三方存管等业务的账户,通常不在清理范围内。工行对公账户管理更严格:6个月不动就不能用,一年变“长期不动户”,五年联系不上就会被销户。
账户被冻结怎么办?激活或销户都来得及
很多人担心:“我的卡里还有点钱,会不会被没收?”放心,银行明确表示,资金归属权始终属于储户,不会被占用、挪用或没收。如果账户已被管控,只要带上身份证和银行卡去网点办理身份核实或激活手续,就能恢复使用。
兴业银行提示,若想避免账户被限制,只需在管控前办一笔存取款、消费或转账即可“唤醒”账户。手机银行也支持在线激活功能,方便了不少人。但如果逾期未处理,账户将视同自愿销户,剩余资金会转入“久悬未取专户”集中管理,后续仍可凭证件到银行法人机构网点申请退还。
特别提醒:银行绝不会通过短信、电话索要密码、验证码,也不会让你向指定账户转账。遇到这类信息,基本可以判定是诈骗!
为什么银行集体出手?安全、效率、合规三重考量
这波清理行动可不是银行心血来潮。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长期不动账户存在多重风险:资金可能被遗忘,个人信息易泄露,更关键的是,这类账户常被不法分子用于洗钱、电信诈骗等违法活动。据统计,约三成电诈案件与这些“沉睡账户”有关。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也强调,这是金融安全的“精准防控”。北京金融法院2024年底已有判例支持银行清理行为。清理后不仅能降低犯罪风险,还能释放银行系统资源,提升服务效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这对消费者也有好处——能帮助大家理清账户,优化资金管理。
专家建议:每月花一分钟用云闪付App的“一键查卡”功能,看看自己名下有多少张卡;不用的及时注销;需要保留的定期存个10块钱保持活跃。毕竟,管好自己的账户,就是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