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9日,以“协作共促全球航运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在上海北外滩“世界会客厅”正式开幕。作为中国与全球航运界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本届论坛迎来了五周年里程碑,不仅发布了创纪录的30项重大成果,还见证了《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合作倡议》的发布,彰显了中国在全球航运绿色转型中的引领作用。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航运业在变局中如何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未来。
绿色航运走廊建设全面提速
本次论坛最引人注目的成果之一是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合作倡议》,明确提出七方面措施推动国际合作:稳步推进绿色航运走廊网络建设、加快清洁能源船舶应用、打造(近)零碳港口、提升绿色燃料供给能力、加强政府与市场协同、分享最佳实践以及推动创新发展。这一倡议标志着中国正从参与者转变为全球绿色航运规则的塑造者。多个跨国绿色走廊项目同步落地,如上海港与巴塞罗那港、安特卫普布鲁日港共建滚装航运走廊,青岛港与汉堡港、威廉港携手推进中德绿色合作,宁波舟山港与HAROPA港口联盟建立绿色通道。尤为关键的是,中远海运集运、马士基和达飞已在上海港—洛杉矶港/长滩港绿色航运走廊部署具备全生命周期减碳能力的船舶,标志着全球首条跨太平洋绿色走廊一阶段目标圆满完成。
技术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除了绿色转型,智能化与数字化也成为本届论坛的核心议题。中远海运集团发布了国内首个航运业垂直领域大模型“Hi - Dolphin航运大模型”,通过整合全球最大航运知识库,重塑行业决策引擎,实现从经验驱动向智能驱动的跃迁。此外,“中远海运天秤座”轮完成全球首例大型集装箱船甲醇双燃料系统改造,采用船对船加注方案,为运营船舶低碳化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上海港也宣布跨境电商运营中心建成投产,开创海运电商新模式,实现“场站码头一体化、全程服务一站式”,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口的领先地位。这些创新成果表明,中国航运业正在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和生产要素重构,培育属于自己的“新质生产力”。
应对挑战,构建公平开放的全球航运秩序
面对当前全球供应链脆弱性加剧、单边主义抬头的严峻形势,论坛也释放出明确的政策信号。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在主旨演讲中指出,美国对中国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的做法是典型的保护主义,严重扰乱全球供应链稳定。为此,中国已决定对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并启动相关产业链安全调查。他强调,全球海运业应携手构建公平、公正、开放的市场环境。与此同时,中国船东协会会长万敏提出三点倡议:共商规则以避免监管碎片化、共享资源以打造韧性绿色供应链、共促创新以推动数智融合。新加坡、土耳其等国代表也纷纷表示,唯有通过多边合作、互联互通和标准互认,才能增强全球航运系统的抗风险能力。这场论坛不仅是技术与合作的展示台,更是中国在全球航运治理中发出的强有力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