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几家银行都在清理“长期不动户”,这事看着是银行内部管理动作,但背后其实有门道。我们来盘一盘。
这事不是突然来的。从10月中旬开始,兴业银行、工行、湖北远安农商行、新疆和田农商行等多家机构陆续发公告,要对个人和单位的长期不动账户进行管控或清理。核心标准就两条:余额低,且长时间没主动交易。但具体怎么算,每家银行还不一样。
比如江西某商业银行的标准是:余额低于10元,连续三年没动过;而另一家江西银行则是365天以上无主动交易,余额10元及以下;浙江某农商行更狠,两年不用+余额少于50元就触发系统归类。兴业银行还调整了标准,把原来180天、余额100元以下的门槛,收紧到365天、10元以下,明显在加码。
那这些账户里的钱是不是就没了?不会。钱还在,归属权还是你的,只是会被转入“久悬未取专户”集中管理。你想拿回来,带身份证和卡去网点办手续就行,流程不复杂。逾期未处理的,视同自愿销户,但资金一分不少。
问题出在哪?为什么现在集中清理?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点得很清楚:这类账户容易被用于洗钱、电信诈骗。南开大学田利辉也提到,北京金融法院2024年底有个判例,明确支持银行清理行为。关键是数据——三成电诈案件都跟这些沉睡账户有关。它们成了风险通道,不法分子拿去转移赃款,追踪难度大。
所以这不仅是银行节省系统资源、提升运营效率的问题,更是金融安全的精准防控。工行对公账户管得更严:6个月不动就不能用,一年变长期不动户,五年联系不上直接销户。说明监管逻辑已经从“宽松托管”转向“动态清源”。
那普通人怎么办?
第一,赶紧用云闪付App的“一键查卡”功能,看看自己名下到底有多少张卡。很多人自己都忘了什么时候办过什么卡。
第二,不用的卡及时注销。留着不仅可能产生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还增加信息泄露风险。
第三,真想保留的卡,定期动一下,哪怕存个10块钱,就能打破“不动户”认定条件。
最后提醒一句:银行清理过程中,绝不会通过短信、电话索要密码或验证码,也不会发链接让你点击销户。凡是这么干的,基本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