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火刚十天,加沙又打起来了
停火协议才执行了不到十天,加沙这边枪声又响了。以色列军方说,19号当天,哈马斯武装人员在拉法地区向以军发射反坦克导弹并开火,目标是以军正在拆除基础设施的部队。这支部队的位置在所谓“黄线”之外——这条线是以军根据停火协议撤退后的实际控制边界。按以方说法,这是哈马斯对停火协议的“公然违反”,随后以军发动空袭和炮击,打击地道入口和多个军事设施。
但有意思的是,哈马斯那边的回应很微妙:他们表示,对拉法发生的冲突“不知情”。既没承认也没直接否认,态度留了余地。而从时间线看,以军称袭击发生在18日甚至更早,但直到19号下午才正式通报并展开报复行动。这中间的时间差,说明内部评估和决策链条是走了一遍的。
内塔尼亚胡的信号很明确
关键点在于,内塔尼亚胡办公室很快出来表态,他已经指示在加沙采取强硬行动。安全会议后,多名高级官员同步放风,称以军将在加沙地带进行更多打击。这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有节奏的政策升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运输部长、安全内阁成员 Miri Regev 直接撂下一句狠话:“我们还没结束这场战争。如果哈马斯不交出武器,我们就会回到全面作战。”
这话不是随便说的。背后传递两个信号:第一,以色列并不认为当前停火等于战争终结;第二,解除哈马斯武装仍是核心目标,哪怕是在停火框架下。
美国在努力稳住局面
另一边,特朗普政府正试图把这份脆弱的停火协议变成中东和平进程的起点。美方不仅直接与哈马斯接触——这本身已经打破多年惯例——还推动多国组建战后稳定力量,德国已派兵进驻以色列南部协调中心。可见美国是真想把这个局做实。
但现实是,协议执行卡点太多。比如拉法口岸重开被以色列无限期推迟,理由是哈马斯必须先落实换俘条款,尤其是交还16具已遇难的以色列人遗体。而哈马斯则抱怨,需要特殊设备才能从废墟中搜寻遗骸。这种相互推责的僵局,让每一方都有理由指责对方违约。
更麻烦的是“黄线”问题。以军称开火是为了阻止巴勒斯坦人越界,计划用黄色路障桩把控制区边界物理固化。可哈马斯指责以色列借维稳之名继续清场,并称美方对27名平民死于越界事件视而不见。
下一步怎么走?
目前来看,双方都没彻底撕毁协议的意思。以色列要的是战术施压,逼哈马斯进一步让步;哈马斯则想维持停火名义,争取重建空间。但只要核心矛盾——哈马斯是否保留武装、是否交出治理权——不解决,这种“打打停停”的状态恐怕会成为新常态。
真正决定走向的变量,还是在美国能投入多少政治资本。副总统 JD Vance 可能随特使 Witkoff 访问该地区,说明白宫在加码。但如果无法推动实质性进展,所谓的“特朗普和平计划”,可能也就止步于纸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