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最近有点意思,中国这边刚一出手,美国那边就有点绷不住了。从稀土到芯片,这一连串的反制动作,看着是零敲碎打,实际上全是提前布好的局。你要是还当这是临时起意的应对,那可就真看浅了。
我看了下商务部2025年10月发的61号公告,直接把用于14nm及以下芯片、高端存储和军用AI的稀土物项纳入逐案审批,更狠的是,哪怕产品里含有0.1%的中国成分,也得过我们这关。彭博社都说了,这会严重打乱美国半导体研发节奏。路透社也分析,部分项目可能被迫延期。这不是在掐脖子,这是直接把脖子前面的路给封了。
再往前捋,今年4月开始,中国陆续对钐、钆、铽、镝这些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到了10月,连钬、铒、铥、铕、镱全补齐了,等于把全部12类中重稀土都管上了。轻稀土虽然没直接禁,但高端钕铁硼磁材要用到中重稀土做晶界渗透,等于间接卡住。更关键的是,现在不光管产品出口,连设备、技术、原辅材料、甚至调试维修全都管起来,整个产业链从头到尾都给你锁死。
中信建投和中信证券的研报都说得很清楚:这轮管制不是短期手段,而是长期战略。海外想自己搞稀土自主链?难了。冶炼分离技术我们垄断,设备图纸参数都不给,他们连门都摸不着。时间一拖,成本一高,竞争力自然就垮。结果就是,海外备库情绪升温,稀土价格还得涨,国内价格中枢也会跟着上移。
你说这背后靠啥?五年规划。从“十一五”就开始布局集成电路,到“十四五”实现自主可控,一步一个脚印。芯片产业是这样,稀土更是如此。过去八年中美科技战,每一轮打压反而逼出一轮突破。华为能造出5G芯片,背后是大基金几千亿投入、中芯国际配合、几十万工程师熬夜干出来的。这种“市场+政府+科研”的协同模式,西方复制不了。
现在“十四五”快收官了,2025年正好是“十五五”的谋篇之年。接下来重点肯定是科技自立、新质生产力、供应链安全、制度型开放和共同富裕。稀土这步棋,既是反制,也是为未来五年铺路。人家想脱钩,我们反而把规则攥得更紧了。
所以别看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水底下已经翻江倒海。中国的打法从来不是硬碰硬,而是你打你的,我走我的。等你反应过来,棋盘早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