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上海举办的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中国船东协会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国际独立液货船船东协会、挪威船级社中国有限公司三大国际权威机构正式签署了海上运输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MOU)。这场以“协作共促全球航运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盛会,不仅发布了29项重大合作成果,更标志着中国航运业与全球核心机构的合作迈入新阶段。作为全球贸易的“生命线”,航运业正面临绿色转型与数智化升级的关键挑战,而此次多方携手,无疑为行业注入了强劲动能。

深化合作领域的全面布局
这次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明确了五大核心合作方向:政策协同、信息共享、产业升级、基础保障和能力建设。在政策层面,各方将加强海上运输增量政策的沟通协作,共同研判全球行业趋势;在信息交流上,将建立常态化机制,围绕共同关切的议题实现文件与数据互通;在产业升级方面,重点聚焦绿色航运与科技航运的创新突破,助力低碳转型和技术迭代;同时,还将着力提升运输效率、强化航行安全,并通过专业知识互鉴,联合培养高素质航运人才。这些具体举措表明,合作已从意向走向实操,具备清晰的路径图。
多元化合作路径确保落地见效
为了让合作真正产生实效,各方还规划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机制。一是联合开展专项研究,针对行业痛点和发展趋势形成可落地的解决方案;二是建立持续对话与技术交流机制,通过定期磋商、专题研讨等方式推动前沿理念传播;三是共同组织专业论坛、实体会议及线上活动,打造多层次交流平台。此外,中国船东协会与三家国际机构将分别作为联络主体,负责协调推进各项合作。若涉及政府、科研单位或企业参与,则需双方共同确认,确保合作在开放又有序的框架下运行。这种“研究+对话+平台”的组合模式,有助于形成长效、稳定的国际合作生态。
全球视野下的可持续发展共识
此次合作的背后,是各方对航运业战略价值的高度共识。正如多家媒体报道所指出,中国船东协会秉持开放协作、互利共赢的理念,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推动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在全球供应链重塑、气候压力加剧的大背景下,单一国家或组织难以独自应对挑战。通过与国际权威机构深度绑定,中国正在主动融入并引领全球航运治理进程。未来,围绕海事安全、绿色转型、数智化发展等关键议题,这一合作网络有望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