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有科技这份三季报,挺有意思。表面看是典型的“单季爆发”,但背后其实是技术卡位战打成了的阶段性兑现。
先看数:第三季度营收1.54亿,同比增长197%,净利润2766万,扭亏为盈,同比增幅300%以上。这波不是小修小补,是断层式跃升。但奇怪的是,前三季度整体利润还下滑了70%。问题出在哪?显然,前两个季度不光没赚钱,可能还在大幅拖后腿。这么看下来,Q3这一把,几乎是靠一己之力把全年利润从悬崖边拉了回来。
那它的挑战是什么?为什么前两季度不行,Q3突然就爆了?
答案在业务结构里。报告提到,存储系统收入占公司总收入超三分之二,而且增速12.82%,比公司整体营收增速还高。更关键的是,自去年发布PCIe5.0高端新品后,产品竞争力明显上台阶。这意味着什么?说明他们押注的技术路线跑通了。
现在AI和高性能计算需求猛增,客户要的是能扛住大模型训练、推理负载的底层存储架构。传统方案跟不上,而PCIe5.0带来的带宽和延迟优化,正好切中痛点。公司自己也说了,靠着新品性能优势,挖到了一批AI核心业务需求,中标多个千万级项目。这些项目不会轻易启动,一旦落地,就是集中放量。
所以Q3的爆发,并不是偶然订单堆出来的,而是高端产品线从去年布局到今年实打实落地的结果。属于典型的技术预研+市场窗口匹配成功的案例。
但这里有个关键变量——可持续性。目前颗粒度还不够,没法判断这些千万级项目是一次性交付,还是有后续滚动订单。如果是前者,那明年增长压力依然存在;如果是后者,意味着已经打入头部客户的供应链体系,形成持续替代。
另外,扣非净利润也在下滑,说明非经常性收益占比不小。我们来盘一算,不排除有政府补贴或资产处置等影响。这也提醒一点:当前盈利改善主要靠高端产品放量,但费用控制和运营效率是否同步跟上,还需要再观察。
换个角度说,这家公司的转折点不在营收,而在毛利率和订单结构的变化。如果高端存储系统的毛利显著高于旧产品,且客户从中小政企转向大型智算中心或云厂商,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升级。
下一步怎么走?得盯紧两点:一是新签订单中PCIe5.0相关项目的占比和客户类型;二是后续季度能否维持住这个利润率水平。毕竟,技术领先只是第一步,规模化复制才是操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