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加沙地带的局势再度紧张,原本根据停火协议应在10月15日重新开放的拉法口岸至今仍处于关闭状态,引发多方争议。以色列方面以哈马斯未按时移交所有被扣押人员遗体为由推迟开放口岸,而哈马斯则指责此举违反协议,并警告人道主义救援和遗体搜寻工作正因此严重受阻。与此同时,美国指控哈马斯“即将违反”停火协议,这一说法也遭到哈马斯断然否认。在这场复杂的博弈中,政治、人道与军事因素交织,和平进程显得尤为脆弱。

拉法口岸之争与人道危机
拉法口岸是国际人道援助进入加沙的主要通道,其关闭直接影响到伤员转移、救援设备运输以及失踪人员遗体的搜寻工作。尽管巴勒斯坦驻埃及大使馆曾宣布该口岸将于10月20日重新开放,并已协调好通行程序,但以色列总理办公室随后明确表示,在另行通知前将继续关闭口岸,条件是哈马斯必须完成所有被扣押人员遗体的移交。对此,哈马斯发表声明称,以方行为“公然违反”停火协议第一阶段条款,并强调部分遗体深埋于废墟和地道中,需要重型机械才能挖掘,而这些设备目前无法顺利进入加沙。
哈马斯否认“即将违约”,驳斥美方指控
就在以方拖延开放口岸的同时,美国国务院声称掌握“可信报告”,指出哈马斯“即将违反”停火协议。然而,哈马斯于10月19日公开否认了这一说法,称相关指控“完全虚假”。这一表态凸显出各方对协议执行情况的认知存在巨大分歧。值得注意的是,哈马斯还指出,自停火协议生效以来,以军已累计“违反协议47次”,造成38人死亡、143人受伤,并以此反驳以色列所谓“对方先违约”的立场。
内塔尼亚胡的政治承诺与军事红线
在内政层面,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于10月18日公开表示将参加2026年11月的大选,寻求连任。他在电视节目中坚定回应是否能获胜的问题时给出了肯定答案。在谈及加沙冲突时,他重申:只有哈马斯解除武装、加沙实现非军事化,战事才会真正结束。此外,以国防部长卡茨宣布已在加沙“黄线”区域设立标记,警告任何越过该线的行为都将遭炮火打击。这条“黄线”覆盖加沙超过一半的地区,意味着以军仍保有随时重返作战的强硬姿态。而就在10月17日,以军袭击一辆汽车导致一个家庭9口人丧生,死者包括多名年幼儿童,家属悲痛质问:“他们做错了什么?”这起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平民对所谓“停火”的不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