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有意思了。美股周五看着是收红了,三大指数都涨了0.5%,但你细看盘面,味儿就不对了——恐慌指数VIX盘中一度干到28.99,创下今年4月底以来的新高。这是什么信号?市场表面平静,底下暗流汹涌。我盯这指数多年,它一抬头,往往就是暴风雨前的征兆。
现在这局面,说白了就是三重压力叠加:贸易、政策、盈利。特朗普前几天还放话要加征100%关税,转头又说“不可持续”,这种反复横跳让市场根本没法锚定预期。 Bloomberg那篇文章说得不客气——美国现在对华政策就是“没策略、没章法、没头绪”。一个总统靠即兴发挥打贸易战,对手却是有备而来,手里攥着稀土这张牌,你说慌不慌?更关键的是,人家中国早就在供应链上布局长远,而我们这边倒好,把懂行的专家一个个“loomered”了事。这哪是打牌,简直是送牌。
美联储这边倒是稳得住。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被CME模型打到了99%,市场几乎板上钉钉。但问题来了,政府停摆导致官方数据全停了,CPI拖到下周五才发,非农干脆没了影。可笑的是,社会保障福利调整必须依赖这份CPI,所以数据还得出——这逻辑听着是不是有点荒诞?历史倒是有先例,90年代和2010年代的停摆期,美联储也是靠零散信息走一步看一步。这次恐怕也一样,10月会议大概率维持姿态,真正的大动作得等数据回补后才见真章。
下周财报季才是重头戏。特斯拉、奈飞、英特尔、IBM一个个排着队上场。现在市场缺的不是流动性,而是对企业盈利韧性的确认。尤其是科技股,AI故事讲了一年多,到底赚不赚钱,财报说了算。瑞银已经把美股评级提到“有吸引力”,理由是AI驱动新增长、美联储转向宽松、经济软着陆。这话听着耳熟不?每轮牛市尾声都有人这么喊。
我最担心的其实是小盘股。罗素2000跌了,IBD 50基金更是大跌2.9%,说明成长股在退潮。美光科技退出中国服务器芯片市场,股价反而稳住,靠的是HBM和数据中心需求撑着——这背后还是AI。但你要问我现在追不追?我只能说,波动加大时,散户最爱逢低买入,可往往是接飞刀。老话说得好,当所有人都觉得没事的时候,风险才真正积聚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