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白银的表现堪称惊艳,价格涨幅超过60%,成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中最亮眼的品种之一。这轮上涨并非单一因素驱动,而是供需失衡、投资情绪、地缘政治与政策变动等多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最近印度排灯节前夕出现的白银严重短缺,更是将这场“史诗级逼空行情”推向高潮。那么,究竟是什么在推动银价飙升?背后又有哪些长期与短期因素在交织影响?
印度节日需求引爆市场短缺
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的白银消费国之一,其80%的白银依赖进口。眼下正值排灯节前夕,家家户户有使用银器点蜡烛的传统习俗,导致白银需求激增。然而今年情况尤为特殊——许多精炼厂和经销商的库存已经售罄。虽然排灯节年年都有,但今年的供应却明显跟不上。数据显示,2025年前八个月,印度白银进口量大幅下降,仅为3300吨。这不是因为需求减弱,而是全球供给端出现了紧张局面,叠加节日集中采购,直接造成了局部市场的“抢购潮”。
全球供给受限与资源分布集中
从全球角度看,白银的供应本身就面临结构性瓶颈。去年全球探明储量约64万吨,按当前开采速度仅能维持约24年。主要储备国包括秘鲁、俄罗斯、中国、波兰和澳大利亚,而出口大国则是墨西哥、秘鲁、中国、玻利维亚和波兰。其中,墨西哥凭借16世纪以来的开采传统和高品位银矿,成为全球最大原生白银生产国,开采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秘鲁则以银金矿等初级产品为主,大量出口到中国进行精炼后再转口。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国银锭出口同比增长12%,硝酸银和银饰品也是重要出口品类。但即便如此,全球白银产量中约70%是铜、铅、锌等金属的副产品,主产银矿有限,产能难以快速扩张,导致供应弹性不足。
工业需求+避险情绪+政策变动三重推力
推动银价上涨的核心动力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工业需求持续增长,光伏、电动汽车、AI基础设施、无人机和国防领域的广泛应用使白银不可替代;二是投资者避险需求上升,在全球地缘政治紧张、通胀担忧及经济秩序重塑背景下,资金涌入金银等贵金属;三是政策层面的变化,比如美国地质调查局在今年8月宣布将白银列入关键矿产清单,引发市场对供应进一步收紧的预期。与此同时,我国商务部明确继续暂停白银出口配额管理,改为许可证制度,企业需凭有效合同申领许可方可出口,这也加剧了市场对未来供应的担忧。
更关键的是,这场上涨已演变为一场现货市场的逼空行情。伦敦等交易中心库存大幅下降,多头囤积现货,迫使空头高价接货,甚至出现包机运输白银的极端情况。与此同时,印度9月份白银ETF资金流入创下534亿卢比(约43亿人民币)的历史新高,投资需求与节日消费叠加,进一步放大了供需矛盾。
总的来说,这一轮银价飙升既有短期节日和投机因素,也有长期工业增长与资源稀缺的支撑。正如视频所提醒的:贵金属波动极大,理解背后的多重逻辑固然重要,但保持谨慎,始终是参与市场的第一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