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有意思了。普京和特朗普通了个电话,转头就放出风来,说要乌克兰彻底放弃顿涅茨克,否则别谈停火。消息是《华盛顿邮报》捅出来的,时间点卡得也准——就在泽连斯基飞往华盛顿见特朗普的前一天。你说巧不巧?这不是明摆着给即将开始的美乌会晤添堵吗?
我琢磨着,普京这通电话,与其说是谈判条件,不如说是亮底线。他没遮没掩,直接把最核心的地盘问题甩出来,说明他对目前的局势有足够自信。尤其是在特朗普刚在阿拉斯加跟他见过一面之后,双方至少建立了某种直接沟通渠道。虽然当时外界都说那是“普京的胜利”,但现在看来,特朗普的态度已经在变。他最近公开说对普京“感到失望”,还称俄罗斯是“侵略者”,这话可不轻。
更值得玩味的是泽连斯基这边。他前脚刚到美国,没人正式接机,场面有点冷清;后脚进白宫,特朗普倒是出门迎接了,还夸他夹克“很时尚”。听着像客套话,但比起今年二月那场在椭圆形办公室里被当众训斥的尴尬,现在气氛显然缓和了不少。两人密谈两个多小时,泽连斯基本人总结为“富有成效”,可具体成果呢?战斧导弹没影儿,美方明确说了,自家库存也不宽裕,优先保证自己。
你看这个节奏:泽连斯基想要远程打击能力,想反制俄方对能源系统的空袭;普京一听急了,立马通过电话向特朗普施压;特朗普转头就告诉全世界,“我们需要战斧导弹”,潜台词很清楚——这牌我可以打,但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出。最后的结果是什么?美俄同意在布达佩斯再谈一次,而乌克兰的诉求,又被搁置了。
说到底,这场棋局里,真正坐在谈判桌两边的,似乎只有莫斯科和华盛顿。泽连斯基再怎么奔波游说,他的存在感更多体现在“是否被邀请参会”上。英国前国防参谋长说得直白:西方给了乌克兰希望,却没给赢的手段。现在看,连和平的条件,也不是由基辅决定的。
特朗普嘴上说着“巨大敌意阻碍和平”,可真正的阻碍,恐怕不是两个人之间的恩怨,而是大国之间利益的算计。泽连斯基或许还在期待用无人机技术换导弹支持,但现实是,他能争取的空间,正被一步步压缩。普京敢提条件,是因为他知道有人愿意听;而泽连斯基的乐观,可能只是外交辞令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