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白银的行情,已经不能用简单的供需或者投资逻辑来解释了。我们来盘一盘,到底发生了什么。
直接导火索是印度。排灯节到了,传统上大家买黄金,但今年风向变了——社交媒体大V Sarthak Ahuja一句话,说白银和黄金100比1,便宜得离谱,是“显然之选”,300万粉丝一听就冲进市场。FOMO情绪瞬间点燃,散户集体转向白银。结果是什么?印度本土精炼厂库存见底,摩根大通这种大行都跟客户说:10月没货了,最快11月才能交。
但这只是表象。真正的问题在伦敦。那边金库里虽然有超过360亿美元的白银,但大部分锁在ETF里,根本动不了。更麻烦的是,过去五年,全球白银每年需求都超过供给,累计缺口6.78亿盎司,光伏行业吃掉了大量增量供应。而今年初以来,两大趋势把流动性彻底抽干:一个是特朗普可能加征矿产关税,交易员抢先往纽约仓库搬货;另一个是ETF投资者一口气买了超1亿盎司,进一步吸走可用库存。
所以当印度需求突然爆发时,市场根本没有缓冲垫。伦敦可流通库存掉到1.5亿盎司以下,但日均交易量是2.5亿盎司。拆借利率飙到年化200%,银行干脆不报价了,买卖价差拉到没法交易。瑞士精炼商Argor-Heraeus直接说:非合同收购全停。
中国假期又卡在这个节骨眼上。工厂停工,供应断档,全球压力全压向伦敦。交易员只能从纽约Comex调货,两周内提走2000万盎司,25年来最大撤库。运过去还要过海关,展期成本激增,物流复杂度远超预期。
价格反应也很极端。现货白银突破50美元/盎司,一度摸到54美元,随后暴跌6.7%。水贝市场银条要排队一个月,电商平台全线售罄。这种“预付款+延期交货”的模式,已经被律师点名警告:极易演变为资金盘或非法集资。
TD Securities的Daniel Ghali早就预警过伦敦市场的挤兑风险,但他也没料到,散户狂潮会和全球库存紧张同时爆发。现在看,短期压力可能缓解——中国供应恢复、纽约货在途中、印度节日高峰过去。但长期结构性失衡还在:绿色经济推高工业需求,央行购金带动投资配置,而矿山供给十年资本开支不足,扩产缓慢。
所以结论很清晰:这一轮不是炒作结束,而是紧缺现实的一次集中释放。只要光伏、AI这些耗银大户继续扩张,供给跟不上,类似情况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