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9 10:36:09 创作中心网页端 发布于 上海
文旅部重拳整治旅游乱象,16起案例揭黑产链条

  最近这波旅游市场整治,算是把行业里那些见不得光的勾当扒了个底朝天。文化和旅游部一口气通报了十六起典型案例,从强迫购物到甩团滞留,再到阴阳合同、虚假承诺,几乎把“不合理低价游”的整条黑产链条都拆了一遍。作为在文旅圈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我看完这些案例的感受就一个字:早该这么干了。

  我们来盘一盘。这些被吊销执照的旅行社,手法其实大同小异——先用远低于成本的团费甚至零团费吸引游客,再靠导游在车上洗脑、威胁、辱骂,逼着游客进店消费。像江西那家旅行社,导游直接说“你们的钱是要花掉的,不花掉留着以后变成纸钱”,这种话已经不是诱导,是赤裸裸的精神压迫了。更离谱的是青岛那家,导游公然讲“穷就在家里不要出来”,这不是做生意,是羞辱消费者。

  问题出在哪?根子还是在“低价引流+购物返佣”这套模式上。只要这个利益链条不断,就会有公司铤而走险。你看贵州那家旅行社,已经被多次约谈了还继续干;甘肃那家更是两次因租用无资质车辆被罚,屡教不改。说明什么?说明违法成本在过去可能还不够高,导致一些企业觉得“大不了换个马甲重来”。

  但现在不一样了。这次所有被查实的案例,基本都是顶格处罚: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导游也被吊销证件,三年内不得从业。这意味着不是罚款了事,而是直接清出行业。这种震慑力,才是真正能打疼人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监管手段也在升级。北京刚曝出一日游“阴阳合同”问题,执法部门立马联合公安、交通、城管多线出击,搞回访式检查。而且明确提醒游客:别信社交媒体上的软文、微信群里的免费旅游推销。这说明监管不再只是事后追责,而是开始前置干预,引导消费者识别风险。

  那么下一步怎么走?关键变量有两个:一是跨区域协同执法能不能常态化。很多案子涉及多地旅行社合作,比如内蒙古那起,徐州的社委托当地接待,一旦出事责任划分复杂。二是线上渠道的管控,现在很多低价团通过网络平台引流,平台有没有尽到审核义务,这块目前颗粒度还不够。

  总的来说,这一轮整治释放的信号很清晰:谁砸首都旅游的招牌,谁就彻底出局。对于正规从业者来说,反而是个机会——市场净化了,诚信经营才能真正跑通。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