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9 09:39:29 创作中心网页端 发布于 上海
FAST首次捕捉恒星黑子射电暴,精度达亚毫秒级

  这次“中国天眼”又搞了个大动作,而且是实打实的硬核突破——首次捕获到来自恒星黑子区域的毫秒级射电暴。这事儿听起来专业,但背后的意义不小,咱们来盘一盘。

  问题出在哪?过去我们想测恒星上的小尺度磁场,基本没辙。主流方法像塞曼多普勒成像,只能看到整个恒星的大尺度磁场轮廓,就像看一张模糊的全景照,根本看不出黑子这种局部细节。光学观测能发现黑子存在,但没法直接拿到它的磁场强度和结构数据。等于你知道有病灶,但不知道病灶内部啥情况。

  那这次怎么破的局?关键就在于FAST的“亚毫秒级”时间分辨率和超高灵敏度。以前射电观测的时间精度是分钟甚至小时级别的,相当于录像卡成PPT。而FAST能做到千分之一秒以下的捕捉能力,一下子把动态细节拉满了。在AD Leo这颗活跃红矮星上,团队观测到频率漂移速率高达每秒8GHz的射电信号,这种极端变化只能来自紧贴恒星表面、高强度的小尺度磁场区,基本排除了其他可能性。

  换句话说,我们第一次通过射电手段,“摸”到了恒星黑子上方的局部磁场结构。这个信号的本质,是高能电子在强磁场里做回旋运动产生的辐射。抓到它,就等于拿到了解码恒星磁活动起源的一把钥匙。

  这么看下来,FAST不只是个“望远镜”,更像是一个高精度的宇宙监听设备。它不光在脉冲星领域——现在发现的脉冲星已经1152颗了,远超同期国外所有设备总和;更在恒星物理、空间天气这些方向打开了新窗口。

  下一步呢?团队已经在用FAST盯年轻类日恒星、褐矮星,还有恒星和行星之间的磁相互作用。这些研究直接关系到系外行星的宜居性评估。你想啊,如果宿主恒星动不动来个超强耀斑,行星就算在 habitable zone 里,也早被轰成焦土了。

  所以,关键点就在于:FAST正在从“数量优势”转向“科学引领”。以前我们追着别人跑,靠设备性能补差距;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开始定义新的观测范式,开辟别人没走过的路。

  这块信息目前颗粒度已经很清晰——技术路径、科学价值、后续方向都有交代。至于具体怎么推广到更多恒星样本,或者能否建立标准化的磁场反演模型,这块打法还没完全披露,得等后续论文和数据释放。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中国射电天文,已经站上牌桌当发牌手了。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