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9 07:29:00 股吧网页版
勇接“下落的飞刀”?段永平再次买进茅台,底气何在?
来源:券商中国

  过面尘土、伤痕累累,但我们依然且必须相信时如果不是翻开历史,投资者很难想象:在短短几个月内,一种炙手可热的商品价格会从每株3万美元到跳水到十几美元甚至最后归零,让大量卷入其中的参与者沦为乞丐。

  人类的本性都存在慕强,普通投资者容易被流行风向所吸引,但如果不问利润来自何方,那么直冲云霄的价格和令人艳羡的利润可能都会成为致命“绞索”。投资大师们不是因为天性保守,而是因为有意识地搜集足够多的反面案例,明白跟风投资背后的重大风险,才提出“不懂不做”,坚持不被流行的风向吸引,从而避免不可逆的伤害。

  有人会说,为何不去利用一场泡沫?追逐泡沫所带来的财富看似很轻松,实则是天下最危险的事。这是因为泡沫的破裂往往是迅速而决绝,几乎无人可以全身而退。投资者须谨记巴菲特所说的:“搞金融和挤在剧院里不一样,你不能离开座位直接向出口跑去,你必须找到能够顶替你的位置的人才行,必须有人来跟你做交易才行。”

  尽管整体的金融泡沫非常少见,但局部性的金融泡沫时有发生。然而,如果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几乎所有的反面金融案例都显示:一场泡沫无论能吹多大,最终避免不了趋于归零的结局,而其中绝大多数参与者绝不仅会丧失纸面利润,而且会丧失自己的本金,那些通过借贷来参与泡沫的投资者更是陷入负债深渊。

  在金融投资中,流动性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刻消失。如果发生重大损失,这将改变你的人生,轻率的投资容易做出,但其带来的后果却会成为你不能承受之重。投资需要三思而后行,在考虑赚钱之前需要优先考虑损失的可能性。

  泡沫之下潜藏“绞索”

  人性的疯狂超出想象,一株本来没什么价值的郁金香球茎到1636年时价格相当于现在2.5万至3万美元,相当于“一驾新马车、两匹灰色骏马和一套完整马具”。

  “不论贵族还是平民,或是农民、工匠、水手、男仆、女仆,甚至是烟囱清扫工和老裁缝女工,都在买郁金香。从上至下的各个阶级都把财产变现再投进郁金香市场中。房屋和土地被贱卖以获取现金,或者直接作为支付工具在郁金香市场上被低价出售。外国人很快也陷入这一疯狂的漩涡,于是钱从四面八方涌入荷兰。”查尔斯·麦凯在《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一书中描述道。

  毫无疑问,价格的每轮高涨都会吸引更多的投机者加入。与此同时,这也仿佛证明了价格的合理性,为价格的进一步上涨打开空间。

  1637年,这场泡沫走向尾声,已经醒悟的人和焦虑不安的人开始脱身,没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因:一些人看到他们脱手,也着急出售,由此引发了恐慌,价格迎来断崖式的跌落。要知道那些投机者中的一大部分还是用抵押财产的贷款购买郁金香的,他们要面临突如其来的财产剥夺甚至破产。

  麦凯说,大量的商人几乎沦为乞丐,很多贵族失去家产,陷入万劫不复境界,这场灾难之后,人们极端痛苦,互相指责,到处寻找替罪羊,但这场灾难的真正原因是大众狂热和对金融规律的无知。

  所有的金融泡沫都暗含了归零风险

  对金融历史的轻视导致了泡沫一次又一次上演,人类不断重温教训。投资大师们对“不为清单”的重视程度贯彻投资始终,他们绝不去参与自己不明白的投资。

  在“南海泡沫”中,牛顿损失了2.5万镑,这笔钱大概相当于今天的300万美元,由此留下了牛顿的那句名言,时常被人说起,用以提醒股市的风险——“我能算出天体的运行规律,却无法预测人类的疯狂”。

  人们很难在金融泡沫中致富,这是因为人性难改,所有的人都不想错过发财的机会,想要等到最后一刻才撤离市场,然而此时已经来不及了。

  追逐泡沫是踏上财富的不归路,巴菲特对此有清醒的分析。“他们明明知道,在舞会逗留的时间越久,南瓜马车和老鼠现出原形的概率就越高,但他们还是不舍得错过这场盛大舞会的每一分钟。这些轻佻疯狂的参与者都打算在午夜来临的前一秒离场。问题来了:舞会现场的时钟没有指针!”

  投机看似天下最为容易的事,实则是最危险的事。总有一根针在等待着每个泡沫,当二者相遇的时候,新一波投资者会再次重温老教训。

  任何金融泡沫都暗含了资金归零的风险,即使这次侥幸逃脱,下次参与金融泡沫的结果可能依然为零,再大的基数乘以零依然是零。

  这就是重阳投资创始人裘国根曾说过的,运用在投资中,如果一种策略不具有“遍历性”,那么就意味着爆仓或出局的可能,投资就变成了危险的“俄罗斯轮盘赌”。

  在任何一项投资中,只要存在完全亏损的可能,那么不管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概率有多小,如果无视这种可能继续投资,资金归零的可能性就会不断攀升,早晚有一天,风险无限扩大,再巨大的资金也可能化为泡影,没有人能够逃得了这一切。

  比赚钱更重要的事是要避免重大的不可逆的亏损,这也是投资大师们在过去几十年中从来不会被热点诱惑,从来不背离自己投资原则的原因。他们不是对新事物反应迟钝,而是深谙金融的历史,他们不想将自己的人生代入那些在泡沫破裂中悲惨的人生。

  本周一,知名价值投资者段永平再次买入贵州茅台,但茅台股价仍未走出过去四年的下跌通道。“不接下落的飞刀”是资本市场非常流行的一个观点,然而,无论是段永平2013年买入的贵州茅台,还是巴菲特1988年买入可口可乐等行为,都是逆势而行的经典之作,勇接“下落的飞刀”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超额收益。

  在趋势投资者看来,想要抄底买入一只下跌的股票,就如同想要抓住一把下落的刀子,通常来说,一个更稳妥的办法是,等刀落到地上后,扎进地里,晃来晃去了一阵后停止不动了,这时再抓起这把刀子不迟。

  但在价值投资者看来,投资并不需要预测他人的心理活动,只要股票符合价值投资原则,就不推迟购买。拉长周期看,“下落的飞刀”恰恰是“黄金雨”,吮指等待则会错过最好的购买时机。

猜底或猜顶为何难以奏效?

  “不接下落的飞刀”是将投资建立在预测他人行为的基础上,趋势投资者往往想等待时机明朗才购买,但趋势投资长期来说很难奏效。有“T神”之称的乔尔·蒂林哈斯——他也是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的弟子,曾通过两个博弈小游戏形象地解释了为何通过预测他人行为进行抄底或者逃顶并不可行。

  抄底的过程犹如参与这样一个游戏,它要求所有参与者从0到100中选取并输入一个数字,获胜的规则是输入的数字最接近于其他参与者所选数字平均值的一半。选哪个数字呢?投资者的目光首先会落在50上,因为50是0—100的平均数,如果你的目标是平均数的一半,那么你应该用50除以2,也就是选择25。要知道,你的竞争者也许会做同样的计算,都选择25,所以你应该选择25的一半,大约是12。长期投资者会着眼未来,超前思维。如果这样不断思考下去,答案可能是6、3,然后是1。数学家会说,如果无限划分下去,最终答案应该是0。

  那些给出50或者25的玩家并没有充分思考其他参与者对该游戏的影响。比如,商品期货的价格大幅飙升,那么市场中就会出现更多卖盘,这会抑制价格继续上涨。这个游戏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变化,完全取决于其他游戏参与者。如果进一步思考,便需要思考其他投资者会做何反应。

  事实上,你永远不可能赢这个游戏。因为没有人知道,游戏会以何种方式结束。正像当投资者群体被灌输了某一夸大的投资逻辑时,股票市场便会出现泡沫。如果你像大多数投资者一样,幻想出现一个明确的信号告诉你趋势已经结束,那么你必将遭受重创。

  博弈论大师马丁·舒比克设计的“拍卖美元”游戏也可以解释泡沫心理学:1美元的纸币将以几美分的价格开始拍卖,每次可以加价几美分。最终,这1美元将被出价最高的人得到。但是,出价第二高的人也得付钱,但是他什么也得不到。最后的结果便是,即使出价超过1美元,第二名竞标者还会继续叫价,以避免亏损。这是一场必输无疑的比赛,但是他们就是停不下来。所以意识到某些事情是疯狂的,并不意味着它会停止。同样地,那些不持有持续升值资产的投资者被迫买入以保持增长。舒比克游戏和投资泡沫,最终对所有玩家都不利。

投资不是“选美大赛”

  预测他人心理是一场无穷无尽的“猜想游戏”,就如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曾说过的,市场参与者试图推测“一般人认为的一般人观点”,于是,投资者运用同样的集体思考追逐相同的最优股,这就如“选美大赛”。

  在“选美大赛”中,投资者的任务是从几百张照片中选出最美的那几张,到最后,选美皇后属于那个得到最多选票的美女。因此,对于每个投资者而言,他需要考虑的并不是自己觉得哪个候选人最美,而是哪个候选人能够得到最多的选票。

  凯恩斯不仅是知名经济学家,也是对冲基金的开山鼻祖,他早年是“选美大赛”策略的拥趸者。凯恩斯原本认为凭借自己“过人学识”,可以在货币和大宗商品波动中游刃有余,但最终发现投机是危险的博弈,鲜少投机者能取得良好的长期投资回报,他们可以走运一时,但最终表现迟早回归或低于平均水平,因为他们不可能了解市场走向的每一个事实。

  在经历了两次濒临破产后,凯恩斯将投资策略从“预测市场的心理活动”转向预测“企业生命周期的未来收益”,这短短的一个词语,基本上奠定了价值投资学派的基石:他们着眼于公司的长期基本价格,不考虑短期干扰。

  1929年大崩盘后,凯恩斯不再追逐趋势,而是开始青睐以便宜的价格买进大型公司,凯恩斯因为股利转向美国公用事业公司,许多公司在大萧条期间都能够支付7%的稳定股息,这样的高收益在通缩期间极其引人注目。凯恩斯管理的国王学院投资组合在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以平均每年6%的超额收益跑赢大盘。

  投资不是猜底游戏,而是正如格雷厄姆所说的,我们并不认为,投资者非要等到市场价格最低时才进行购买,因为这可能要等很长时间,很有可能造成收入损失,并且也可能错失投资机会。总体上讲,投资者较好的办法是,只要有钱投资于股票,就不要推迟购买——除非整体市场水平太高,而不符合长期以来所使用的价值标准。

  格雷厄姆还说,拥有稳健股票组合的投资者将会面对股价的波动;但是,他既不应该因为价格的大幅下降而担忧,也不应该因为价格的大幅上涨而兴奋。他始终要记住,市场行情给他提供了便利——要么利用市场行情,要么不去管它。他千万不要因为股价上涨而购买,或者因为股价下跌而抛售。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