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国央行行长安德鲁·贝利在华盛顿的一场演讲中罕见地谈到了脱欧对英国经济的长期影响。他明确指出,脱欧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持续拖累英国经济增长,但同时也表达了一定程度的乐观:这种负面影响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减弱,经济将逐渐适应新的现实。这番表态不仅揭示了英国当前经济困境的深层原因,也为我们理解其未来政策走向提供了重要线索。

脱欧的长期增长抑制效应
贝利在演讲中坦承,“当一个经济体的开放程度下降时,增长也会受到抑制”。他认为脱欧正是这样一场深刻的供应冲击,直接削弱了英国的经济增长潜力。数据显示,英国的潜在经济增速已从过去20年间的年均2.5%下降至过去15年里的1.5%。这一变化看似微小,但累积效应巨大——它显著压缩了政府财政空间,使得公共债务占GDP比重远高于原本可能的水平。贝利举例说,如果增长能维持在2.5%,到2029 - 30财年,债务率本应是79%,而不是预计的96%。这说明,经济底盘变弱后, policymaking 的难度明显加大。
多重冲击叠加下的经济困局
值得注意的是,贝利并没有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脱欧。他强调,英国面临的是一系列叠加的供应冲击。除了脱欧本身,还包括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与供应链动荡、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贸易不确定性,以及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人口老龄化和生产率增长疲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英国经济陷入长期低速增长的轨道。他在演讲中引用亚当·斯密的观点来强调开放贸易的重要性:更大的市场意味着更高的生产率和增长潜力,而脱欧恰恰反向而行。
复苏路径:投资与AI的希望
面对这些挑战,贝利也提出了应对思路。他认为,要扭转颓势,关键在于大力推动投资,以提升经济的供给能力。特别是在人工智能(AI)被视为下一个“通用目的技术”(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的背景下,他呼吁英国必须积极拥抱AI,确保其健康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在他看来,AI有望成为弥补劳动力短缺、提升生产率的重要工具,从而帮助经济克服老龄化和贸易壁垒带来的压力。这也为即将到来的11月26日财政预算案埋下伏笔——新任财政大臣雷切尔·里夫斯或将以此为背景,推动结构性改革与税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