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楼市这盘棋,眼下走得有点难看。国庆刚过,市场非但没迎来“银十”,反而加速往下坠。我翻了翻一线中介的数据,九亭一个片区10月到现在才开了10单,整个区域预估成交也就七八十套,比9月直接腰斩。全上海二手房住宅成交量估计在1.3万套左右,看着不算太少,但架不住价格在跳水。
现在谈买卖,基本是各说各话。买家进门先砍20万,360万的房子当场压到340万,理由是“家里人不同意”;房东节前还挂着560万,节后报价直接掉到520万,心里滴血,干脆下架不卖了。嘉定、唐镇、张江这些地方,曾经的热门板块,现在挂牌价一路下调,仁恒东郊从高位跌进7字头,浦发罗兰和绿城一期都扛不住,6字头成了常态。中远两湾城、世茂滨江花园这些标杆小区的成交价,已经能当风向标看了——内环豪宅都撑不住,更别说郊区了。
最要命的是预期彻底崩了。很多人觉得“等等还能更便宜”,所以不买;房东一看没人接盘,索性撤牌转租。租赁市场倒是热闹起来,可租金也在往下走,这哪是避险,分明是换个方式熬着。有些高位接盘的房东,账面上浮亏几百万,跌的不是泡沫,是真金白银的首付和月供压力。你说他降价卖吧,不甘心;不卖吧,现金流又紧张。
新房市场表面看着热闹,其实也是促销堆出来的。桃浦有项目暗地里打85折,保利搞“11盘联动”,招商时代潮派送家电礼包,国贸海上原墅抢在国庆认筹,都是为了抢窗口期回款。但这些动作拉来的大多是刚需首改,真正能撑起市场的改善型购买力,还在观望。
政策层面,“沪六条”那点劲儿早就耗完了。市场原本指望外环限购松到1年社保,甚至全面放开,结果啥也没有。现在唯一的盼头是降LPR,年底前大概率来一次,但光靠这点利息优惠,撬不动根本。
说实话,这波调整还没到底。局部像张江、大宁这些产业支撑强的地段,还有人抢性价比高的房子,但整体来看,次新房库存越积越多,老破小倒是消化得快——说明刚需咬牙上了车,中产却集体踩了刹车。
如果你手上有多套房想置换或套现,听句实在话:别等了。现在每拖一天,都是在错过相对高点。谈判桌上第一个出价的客户,往往是最高价。至于那些不着急的,房子本身又够硬,那就捂着,等下一个通胀周期再来也不迟。
眼下这局面,拼的不是眼光,是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