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9 00:20:20 创作中心网页端 发布于 上海
天兵科技冲刺IPO:首飞在即,25亿融资撑局

  天兵科技冲上市,这次能成吗?

  天兵科技启动IPO辅导了。这事儿本身不意外,但时机很值得琢磨。10月17日备案,中信建投保荐,动作干脆利落。往前推一个月,9月中旬海上试车成功,再往前几天,近25亿Pre-D和D轮刚落袋。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明显是奔着资本市场去的。

  问题来了:现在报辅导,图什么?商业航天烧钱是常态,技术验证没闭环之前,资本多数持观望态度。但天兵科技不一样,它已经走出了“首飞—融资—再研发”的正向循环。2023年天龙二号首飞成功,是国内民营火箭少有的自主入轨案例。今年9月,天龙三号一级动力系统海上热试车完成,推力刷新民营纪录,箭体还能直接用于首飞——这意味着可靠性在提升,复用路径也打开了。

  更关键的是成本控制。液氮加温增压、3D打印发动机、煤基煤油推进剂,这几个词背后都是实打实的成本优化。尤其是增压系统成本降了十倍以上,这对未来实现高频次发射至关重要。毕竟客户要的是“便宜又稳当”,不是炫技。

  再看产能布局。北京研发中心、西安动力研发、张家港制造基地、酒泉发射工位,链条拉得很满。年产50发火箭、500台发动机的规划,已经不是小作坊打法了。而且他们拿到了“千帆星座”一箭18星的发射订单,虽然排第三,但至少证明市场认可度在上升。蓝箭、中科宇航也在报辅导,说明行业集体进入从技术验证转向商业化交付的阶段。

  融资节奏也踩得准。今年10月一轮25亿,去年6月还有15亿C+轮,背后有东方资产、中银资产这类国资系,也有地方产业基金。这种结构既保证了资金持续性,又降低了纯市场化融资的压力。估值领跑行业,不是靠讲故事,而是有产品、有订单、有节点兑现。

  不过挑战依然清晰。第一,天龙三号还没首飞,大推力液体火箭的可靠性必须经受轨道飞行检验;第二,复用技术是否真能落地,回收段怎么搞,目前颗粒度还不够;第三,明年3月前要完成交付,时间窗口很紧,任何一次失利都会影响上市进程。

  所以,关键变量就一个:年底前能不能顺利首飞,并且打出高成功率。一旦验证闭环,加上科创板对硬科技企业的支持,上市通道大概率能打通。但如果出现重大技术反复,那资本耐心可能就会打折。

  说到底,这条路拼的不是谁嗓门大,而是谁能把火箭像汽车一样稳定造出来。天兵现在走在前面,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