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嘴里的“有趣”,到底想干什么?
一条从俄罗斯到阿拉斯加的隧道,特朗普说“有趣”。这事儿听着像段子,但背后节奏很真实。德米特里耶夫——俄对美经济合作的特别代表,16号在马斯克的X平台抛出这个“普京-特朗普隧道”概念,紧接着特朗普就跟普京通了电话,然后宣布要布达佩斯见。时间点太准了,明显是配合动作。
这哪是修隧道?这是冲着“关系破冰”去的政治信号。路透社说得明白,这是俄对美发起的“魅力攻势”。用一个巨型基建项目当饵,把技术、成本、承建方全打包好了:博林公司、80亿美金、冷战时期的老构想翻新。连名字都起好了,“普京-特朗普隧道”,绑定两位总统,话题性拉满。
有意思的是成本估算。传统方案650亿,博林公司能压到80亿以下。这个数字差距太大,目前颗粒度还不够,没法判断是基于什么工程模型。马斯克没回应,博林公司也没表态,这块信息是缺失的。但抛出这个数据,目的不是谈可行性,而是制造“技术突破+经济可行”的叙事,降低美方心理门槛。
再看特朗普的反应。“有趣”,三个字轻飘飘,但他在跟泽连斯基会晤时主动提起,还转头问人家怎么看。这不是闲聊,是测试反应。更关键的是,前一天他刚跟普京通完话,后脚就见泽连斯基,中间夹着这个隧道提议。节奏很清楚:先跟俄接触,再拿个“惊喜”去乌方会谈里当背景板。
泽连斯基一句“不满意”,其实毫无意外。对他来说,这根本不是工程问题,而是战略信号。特朗普一边跟普京眉来眼去,一边拒绝提供“战斧”导弹,还反复变调和谈立场——年初说24小时结束战争,年中说不斡旋,9月又说乌能夺回全部领土。这种反复,说明他的核心诉求不是帮乌赢,而是尽快收场。
所以,这条隧道提议,表面是连接美俄,实际是撬动俄乌谈判的杠杆。特朗普想用“与俄接触”的可能性,反向施压乌克兰接受某种现实。他排除三方会晤,强调“各自宣称胜利”,本质上是在铺垫一个“体面停火”的剧本。
那下一步呢?布达佩斯会晤大概率会推进某种“能源+基建”的合作框架,哪怕只是意向。真正的目标不是挖隧道,而是重建美俄高层沟通渠道。只要这个通道打开,后续一系列交易——能源制裁松动、金融解冻、地缘再平衡——才有可能启动。
至于隧道能不能建成?目前看,九成九是空中楼阁。但政治游戏里的大项目,本来就不以落地为目的。它真正的作用,是制造一个不得不坐下来谈的契机。这么看下来,特朗普说的“有趣”,其实是“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