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航运界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一艘名为“鸿伟”轮的货船,在历经63天的航行后,于2025年10月17日晚顺利返回南京龙潭港。这趟往返旅程不仅顺利完成,更标志着南京港至北极航线的首次成功通航,成为中国内河港口拓展极地航运版图的重要里程碑。这条新航线让原本需要36天的传统路线缩短至26天,节省了整整10天时间,运输效率和成本控制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北极航线带来的效率革命
这次“鸿伟”轮的航行路线选择非常关键——它从南京出发后,首次取道北极东北航道直航欧洲,避开了拥堵且风险较高的红海—苏伊士运河通道,也无需绕行好望角。据南京海事部门介绍,该轮8月15日启航时满载汽车配件、机电产品和白色家电等“中国制造”商品,返程则带回木材、板材和化肥等欧洲及北向地区的资源性货物。运输时间由36天压缩至26天,意味着物流周转速度提升了近30%,这对企业库存管理、供应链响应速度都有巨大帮助。更重要的是,航程缩短直接带来了燃油、人工、保险等综合成本的显著下降,为外贸企业增强了竞争力。
航运保障体系的协同发力
如此高难度的极地航线能够顺利完成,离不开背后一整套精密协作的保障机制。为了确保“鸿伟”轮的安全航行与靠泊,南京海事局牵头组织多方力量,实施了“全程跟踪+全程维护”的一体化监管服务。他们利用智慧海事系统和无人机立体巡航技术,构建“远、中、近”三级管控网络;联合水文气象部门提供精准天气预警;协调引航机构派出资深引航员;还为船舶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快速办理各项手续。此外,大马力拖轮和海巡艇提前部署,有效维护了进港时的通航秩序。这套高效联动的机制,充分展现了我国在现代航运服务保障方面的成熟能力。
南京港的国际枢纽升级之路
此次北极航线的成功往返,不只是单一航次的胜利,更是南京建设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的关键一步。作为长江沿线重要的“江海联运”枢纽,南京港已整合江苏、安徽沿江及运河经济带的高附加值货源,包括整车、机械制品和家电等。目前,南京港已开通直达日韩、东南亚、南美、北极等方向的近远洋航线共17条,中转支线覆盖长江流域“六省一市”。北极航线的打通,进一步强化了其集聚与辐射能力,推动南京从“内河港”向“国际航运枢纽”转型。未来,随着北极冰层季节性融化加剧,这条“黄金水道”有望成为连接中国东部沿海与欧洲市场的常态化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