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真是让人感慨,人工智能已经不再是科幻电影里的桥段了。就在今天,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一份重磅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已达5.15亿人,普及率达到36.5%,也就是说每三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用过AI生成内容。更惊人的是,这半年用户规模直接翻了一番,增长了2.66亿人!我看完都忍不住感叹:原来我们早就生活在“智能时代”了。

用户画像:年轻人和高学历群体是主力军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用AI写周报、做PPT、画图的朋友越来越多?其实这并不是错觉。根据《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40岁以下的中青年用户占比高达74.6%,其中19岁及以下的青少年甚至占到33.8%,成为最大的单一用户群体。这说明AI正在深度渗透年轻一代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同时,大专及以上学历用户占比达37.5%,也反映出高知人群对新技术的接受度更高。他们不仅把AI当工具,更像是一个能辅助思考、提升效率的“数字伙伴”。不过张晓副主任也提到,中老年用户的使用比例还较低,这意味着未来的增长空间依然巨大。
国产大模型崛起:超九成用户首选“中国造”
最让我自豪的一点是,超过90% of the Chinese users prefer domestic large models when using generative AI。这可不是闭门造车的结果,而是因为我们的技术真的跟上来了。从春节期间AI产品成为社会热点,到如今在智能搜索、内容创作、办公助手等场景全面开花,国产AI不仅好用,还越来越“懂你”。比如现在很多人用它来回答问题——这个功能的使用率高达80.9%,其次是生成文本(36%)和图片视频(33%)。而且截至2025年8月,全国已有538款生成式AI服务完成备案,263款应用或功能完成登记,产业生态日趋成熟。可以说,中国已经形成了覆盖芯片、算力、模型到应用的完整AI产业链。
技术红利扩散:从线上走向线下,具身智能成新热点
别以为AI只停留在手机和电脑里。现在它的“手脚”正在伸向现实世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将“具身智能”作为未来产业,推动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发展。这也让相关投融资火热起来——2025年前四个月,人工智能领域发生了362起投融资事件,总额达403.9亿元,其中机器人、硬件和技术应用是重点方向。这些智能体正逐步走进教育、医疗、工厂和服务行业,真正实现“AI+实体”的融合。正如亚投行行长金立群所说,AI的影响可能远超我们最大胆的预期,它不仅改变工作方式,甚至可能重塑全球制造业格局。而中国,显然已经站在了这场变革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