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最近的一次讲话,意外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焦点。在美国政府停摆、经济数据全面断档的特殊背景下,这场讲话几乎成了市场判断未来政策走向的唯一风向标。而鲍威尔释放出的两个信号——继续降息和可能提前结束缩表——让“全球流动性拐点”这个话题迅速升温。这不仅牵动了美股走势,也深刻影响着黄金、汇率乃至全球资产配置的逻辑。
降息延续与缩表暂停:流动性的双重转向
鲍威尔这次讲话最核心的信息有两个:一是明确表示降息会继续,市场预计10月降息的概率已高达96%;二是暗示美联储可能在“未来几个月”提前结束缩表。我们可以把全球金融体系想象成一个水池,降息是打开进水口,增加流动性;缩表则是打开出水口,抽走资金。过去一段时间,美联储一边放水一边排水,效果互相抵消。但如果现在关掉出水口,哪怕只是小幅进水,整个系统的蓄水能力也会显著提升。这种变化意味着全球流动性环境可能出现实质性改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信号并非凭空而来——近期美国银行间市场的隔夜融资利率明显上行,显示出市场已有“缺钱”迹象。2019年曾因缩表过猛引发回购危机,这一次,鲍威尔显然是想提前预防重蹈覆辙。
市场情绪的“过山车”:从宽松预期到贸易冲击
尽管鲍威尔释放了积极信号,美股一度应声反弹,但市场的好心情没能持续太久。特朗普随后再次发表对华强硬言论,威胁加征100%关税、驱逐留学生、强化出口管制,直接导致美股尾盘跳水,前半场涨幅几乎尽数回吐。事实上,中美贸易摩擦从10月初就开始升温:美方宣布对中国船舶加征港务费,中方迅速反制,局势再度紧张。虽然特朗普此前试图通过紧急权力法推进关税政策,但已被两级法院判定违法,最终判决将在11月初出炉,其法律底气并不足。然而,即便缺乏合法基础,这类言论仍能对市场情绪造成剧烈扰动,说明地缘政治风险已成为当前投资环境中不可忽视的变量。
流动性拐点将至,但波动才是新常态
综合来看,当前市场正处在三股力量的拉扯之中:货币政策趋向宽松、财政僵局导致数据真空、地缘贸易摩擦反复升温。这就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格局——流动性改善 + 政策不确定性 + 地缘风险上升。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很难看到单边上涨或下跌的趋势,反而更可能迎来频繁震荡、消息驱动的行情。比如近期金价的强势运行,就反映出投资者正在重新寻找避险资产。在我看来,鲍威尔的这次讲话确实标志着全球流动性可能迎来一个关键拐点,但政府停摆尚未解决、CPI数据推迟发布(定于10月24日)、贸易 rhetoric 持续发酵,都意味着短期波动难以避免。接下来最值得盯紧的两个节点:一个是CPI公布前后的市场反应,另一个是国会能否打破停摆僵局。这些都将决定宽松节奏是否会被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