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贵金属市场玩了一把过山车,我来盘一盘背后的逻辑。
银价周五直接干了波6%的跌幅,是过去半年最大的单日回撤。现货白银一度跌破51美元,COMEX期货也跟着跳水。但别忘了,就在前一天,银价还在冲54.5美元的历史高点。这一轮猛拉加急跌,典型的“涨太快,回调来得更猛”。MKPamp那边的说法很直接:伦敦市场的逼仓压力开始缓解,区域性的供应错配在修复,资金顺势就落袋为安了。
那为什么之前能冲这么猛?核心驱动还是地缘——中美贸易摩擦再起,叠加全球央行持续扫货黄金。黄金今年涨幅已超60%,背后不光是ETF资金流入,更重要的是央行购金这个底层支撑一直没断。白银虽然也有避险属性,但它更敏感,波动更大,容易被情绪和短期资金推着走。
不过现在情况有点变化。美国那边,区域性银行的压力担忧暂时降温,国债收益率反弹,这对无息资产金银来说就是压制。再加上短期内市场对关税冲击的预期打得太满,数据上也开始出现分歧。PriceStats显示家电家具这类商品价格确实在涨,说明特朗普政府的高关税已经开始传导到终端消费,通胀压力抬头。但另一边,官方CPI能不能按时出都是问题——政府面临停摆,数据采集这种人力密集型工作很可能中断。
这就带来一个矛盾点:美联储嘴上说就业市场转弱优先于通胀,准备继续降息。但如果通胀数据因为政府关门而失真甚至停更,货币政策怎么锚定?现在市场其实是在靠零散的私营数据做判断,比如OpenBrand显示个护和通讯设备价格涨得猛,但这毕竟替代不了系统性指标。
再看全球层面,IMF上调今年增长预测,但明后年都提示“前景黯淡”。它自己也承认,这一波回暖主要是企业抢在关税前囤货带来的脉冲式需求,加上美元偏弱帮了国际贸易一把。可这种动能不可持续。Clarksons的数据很说明问题:跨太平洋航线运量预计萎缩近3%,这是中美贸易实打实的冷清。其他航线虽有增长,但体量和节奏都补不上。
两个被美国贸易政策重锤的新兴市场大国,现在开始抱团取暖,深化双边合作,目的很明确——绕开关税壁垒,找新出路。这不是短期策略,而是被迫重构供应链的一部分。
所以结论很清晰:金银这波急涨急跌,反映的是市场在地缘不确定性与现实数据之间反复摇摆。黄金有央行托底,逻辑稳;白银更多依赖情绪,波动必然剧烈。接下来看什么?一个是美国财政能否稳住、CPI能不能正常发布,另一个是全球贸易路线的实际重构进度。这两块的颗粒度目前还不够,得继续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