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这波“日期酒”,是救市还是造新局?
今天茅台搞了个新动作,i茅台要推蛇年生肖酒的“日期酒”了。不是抽签,也不是抢购,而是你可以在整箱购买时,自己选生产日期,还能预选未来一个月内的生产日期。说白了,就是把一瓶酒的“生日”变成可定制的情绪商品。
这事听起来新鲜,但其实有迹可循。今年8月那款五星70周年纪念酒,每瓶编码对应一个历史日期,7000块一瓶,上线就秒光,现在批价干到9000。市场用脚投票,说明这种“时间+稀缺”的玩法是成立的。茅台这次把这套逻辑搬到生肖酒上,尤其是当前价格已经跌到1890的蛇茅,明显是要借情绪价值托一托基本盘。
问题出在哪?在于生肖酒本身已经放量,市场对它的稀缺预期早就松动了。过去靠抽签、控量撑价格,现在直接开放自选还整箱卖,等于变相放宽购买门槛。虽然强调“数量有限,先到先得”,但没公布具体投放量,也没说是否延续“一日一瓶”的限制,这就留了口子——如果后续供应拉得太满,所谓的“心仪日期”立马就会贬值。
白酒专家肖竹青说得准:这本质是把“时间”包装成奢侈品。关键不在酒,而在情感绑定。选个结婚纪念日、孩子出生日、创业启动日,这瓶酒就成了记忆载体。一旦形成共识,二级市场自然愿意溢价接盘。但前提是,茅台必须精准控制预约节奏,制造“错过即无”的紧迫感。放多了,黄牛转头就砸盘;控太狠,消费者觉得折腾,反而伤品牌好感。
这么看下来,这次试点其实是双线任务:一边给蛇茅稳住价格,另一边测试数字化增值服务的变现能力。i茅台的“云购”渠道成了试验田——不用抽签、直接买,既提升了用户体验,又把高净值用户筛出来做定向运营。
但有个变量还不清楚:未来日期的产能怎么排?今天下单选下个月某天的生产批次,茅台真能按需排产吗?如果是提前规划好的库存释放,那只是拆包重贴标签;如果是真正柔性生产,那背后供应链的调度能力就得上一个台阶。这块信息目前颗粒度还不够,得看后续执行细节。
所以,关键点就在于——茅台能不能在“满足定制需求”和“维持稀缺叙事”之间踩准平衡。过去它擅长后者,现在开始练前者。这一招如果跑通,不光是救蛇茅,更是为整个产品线打开新的溢价空间。可一旦翻车,可能连带着把生肖系列的情绪价值都耗掉了。
接下来盯着两件事:一是首批可选日期的抢购速度,二是未来三十天内每天的实际投放量。数据一出来,就知道这是精准控盘,还是试探性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