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真要“断粮”了?
联合国最近这摊事,说白了就是四个字:缺钱、裁员。
古特雷斯前脚刚提交2026年预算方案,后脚就放话——如果会员国再不按时交钱,联合国可能真的要破产。这不是吓唬人,是实打实的流动性危机。32.38亿美元的预算,比今年砍了15.1%,岗位直接从1.4万多个压到1.16万个,少了将近2700人。这还不算完,即便这么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年底赤字还是可能冲破4.5亿美元。
问题出在哪?收不上来钱。截至9月底,全年会费只收到66.2%,去年同期可是78.1%。流动资金快耗尽了,连原本该退给会员国的3亿美元抵扣款,都可能拿不出来。更麻烦的是,这个窟窿不是一年的事,古特雷斯明确说了,2027年如果还这样,退6亿都成问题,相当于预算的两成——那基本就是技术性破产了。
谁拖的后腿?数据摆在这儿:美国是最大欠费国。虽然具体欠多少没细说,但作为第一大会费国,它的拖欠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现金流。联合国的常规预算靠强制分摊,不是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的众筹项目。可现实是,大国带头拖,小国跟着看,系统信用就这么一点点被磨掉。
这么看下来,问题早就超出了财政层面。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在北京的发言其实点到了根子上——美国从关键机构撤出,对联合国权威本身就是一次“疤痕”。现在又叠加财务危机,等于在伤口上撒盐。一个本应协调全球事务的平台,如今连工资和项目执行都成问题,哪还有能力应对气候变化、冲突调解这些大事?
换个角度说,这背后其实是信任机制的瓦解。各国嘴上支持多边主义,真到掏钱的时候却各打算盘。尤其是技术、地缘竞争加剧的当下,政治分歧直接传导到组织供血能力上。中国在新能源等领域已经跑出来,成为全球化新动能,但这种单点突破补不了制度性缺位。
所以,关键点就在于,接下来几周联大第五委员会能不能推动实质性改革。暂停退还抵扣款、强制催缴欠款,这些手段都在建议里提了,但能不能落地,得看主要会员国愿不愿意动真格。目前颗粒度还不够,看不出美国是否会松口。
归根结底,联合国不是突然生病,而是长期结构性问题集中爆发。如果核心成员继续把国际组织当工具用,需要时捧着,不合意就撂挑子、拖账单,那再多的预算削减也救不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