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股份净利翻倍,但营收几乎没动,这事怎么算的?
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4%,这个数字一出来,市场肯定得抖三抖。但你再往下看一眼,营收917.65亿,同比只降了0.09%——差不多是原地踏步。这就有点意思了,利润翻了一倍,收入却没涨,这钱到底是从哪省出来的?还是说,赚的是更“贵”的钱?
我们来盘一盘。
首先,公司自己给了解释:推进“产品、客户双升级”,经营质量提升。这话听着虚,但结合后面的信息,其实有实打实的支撑。一个是高端领域应用深化,另一个是海外市场拓展见效。这两个方向都指向同一个逻辑:利润率更高的业务在增加。铜加工行业本身是个大宗材料生意,毛利率薄,靠走量。但如果能切入新能源汽车、半导体、高端制造这些高附加值赛道,哪怕量没大增,单价和毛利上去,净利也能跳。
再加上数字化建设和管理改进,这块属于“降本增效”的老命题了。虽然没看到具体节省了多少费用,但从利润增幅远超营收来看,成本端控制大概率是起了作用的。特别是大宗原材料价格如果今年相对平稳,加上内部效率提升,费用率下降,净利率自然会被拉起来。
然后看财务细节。三季报里特别提到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金额不大,说明这5.88亿的归母净利润,基本是实打实的主业盈利,不是靠卖资产、政府补贴堆出来的。这一点很关键,排除了“财技”干扰,成色比较足。
再往下挖,还有几个动作值得琢磨。
一个是“金铜转债”被提前赎回了。触发赎回条件是因为股价连续一段时间高于转股价的130%,这说明市场对公司前景有一定认可,至少在2025年三季度前,股价走得不弱。这也侧面印证了经营改善不是空话。而且转债大规模转股后摘牌,意味着未来不再有利息支出,财务负担进一步减轻,对长期净利也有正面影响。
第二个是募投项目变更。原来的“年产7万吨精密铜合金棒材”改成了“双零级超细铜导体”和带材产线升级。注意,“双零级”指的是厚度小于0.01mm的极细铜丝,主要用在高频高速通信、HDI板、新能源车电机绕组等领域,技术门槛高,利润空间也更大。这个调整,明显是在往更高端、更具成长性的赛道切。
另外,大股东和实控人在持续增持,回购也在推进。截至9月底,已花掉超1亿元回购股份,增持也接近8000万。这种真金白银的动作,在行情一般的时候尤其有信号意义——至少管理层不觉得现在估值贵。
所以,这么看下来,金田这份成绩单的核心逻辑就清楚了:不是靠扩规模,而是靠调结构、提效率、抢高端市场,把一块传统生意做出了新利润空间。
下一步怎么看?关键变量可能在两个地方:一是高端产品放量能不能持续,二是海外拓展的实际订单转化情况。目前颗粒度还不够,得等业绩说明会听听管理层的具体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