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禁毒战争”实为政权更迭工具
近期,特朗普总统在谈及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时,使用粗俗语言称其“不敢与美国作对”,并高调炫耀美军在加勒比海的军事行动成果——击沉一艘疑似贩毒潜艇并首次抓获幸存者。这一言论看似是特朗普式的“强硬表态”,实则暴露了其“禁毒战争”幌子下的真实意图:通过军事威慑和秘密行动推翻马杜罗政权。
从禁毒到政权更迭的叙事转变
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9月起,便以打击“委内瑞拉毒品恐怖主义”为由,在加勒比海部署军舰、核潜艇和战斗机,并多次对可疑船只发动致命打击,累计造成至少29人死亡。然而,美方始终未公开确凿证据证明这些船只与贩毒或马杜罗政权直接关联。
此次抓获幸存者后,特朗普政府迅速将其定性为“禁毒战争战俘”,试图为军事行动赋予合法性。但国际法专家指出,禁毒行动并不构成合法战争理由,且美方行动未经联合国授权,涉嫌违反主权原则。马杜罗政府已向安理会申诉,指控美国“以禁毒为名行侵略之实”。
国内外的双重压力
共和党内部的矛盾:虽然共和党主流支持对委内瑞拉强硬,但部分议员如兰德·保罗质疑行动合法性,要求政府提供证据。这种分歧反映共和党内在“单边主义”与“法律程序”之间的撕裂。
民主党的警惕:民主党议员则警告特朗普可能将美国拖入另一场“伊拉克式战争”。参议员亚当·希夫强调,国会未授权此类军事行动,且秘密行动缺乏透明度,可能引发不可控后果。
国际社会的反弹:拉美国家如哥伦比亚、墨西哥明确反对美方行动。俄罗斯等大国可能借机强化对马杜罗的支持,使美国陷入外交孤立。
战略意图与潜在风险
特朗普的终极目标仍是推翻马杜罗,控制委内瑞拉石油资源,但其策略存在明显漏洞:
- 军事冒险的局限性:委内瑞拉已动员民兵防御,且有俄罗斯等盟友支持,美方难以复制“速战速决”模式。
- 法律与舆论风险:若幸存者被证明与贩毒无关,美方行动将沦为国际笑柄;若长期羁押,可能引发人权组织抗议。
短期来看,特朗普或继续利用幸存者炒作“毒品恐怖主义”叙事,但若无实质性突破,这场“加勒比僵局”恐将长期化,成为消耗美国政治资本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