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项规模达5000亿元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正式落地实施,引发广泛关注。这项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设立、三大政策性银行共同推进的金融举措,旨在通过补充项目资本金的方式,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发行)表现尤为突出,截至10月17日15时,其负责投放的基金已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1.11亿元,支持项目562个,预计可拉动总投资超1.26万亿元。这标志着政策红利正在加速转化为实物工作量。
农发行高效推进基金落地
农发行在此次政策性金融工具实施中展现了极高的执行效率。9月29日获得监管部门批复后,农发行当天就完成了基金公司的注册、账户开立和资金到位等全部前期工作,并实现首批104.83亿元的投放。短短半个多月时间,已完成1500亿元额度中的1001.11亿元投放任务,进度超过三分之二。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领域的重大项目,特别是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等关键方向上持续发力。为加快项目储备,农发行还组织开展了“大走访 深营销 强服务”活动,主动对接地方和企业,宣讲政策、挖掘优质项目,为后续资金投放打下坚实基础。
聚焦经济大省与民间投资
此次政策性金融工具在区域布局上突出“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导向。数据显示,农发行投放的千亿资金中,有671.36亿元投向了12个经济大省的407个项目,充分体现了对经济主力省份的重点支持。与此同时,政策也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加大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已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23个,投放金额达93.59亿元,释放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的积极信号。这种“既稳政府主导项目,又促民间投资”的双轮驱动模式,有助于形成更加多元、可持续的投资格局。
地方项目加速落地见效
随着政策工具快速推进,各地项目陆续获得资金支持并进入实施阶段。以河南平顶山为例,当地4个项目获得2.8亿元资金支持,涵盖储能、风电、普惠养老和农资农机市场等领域,预计将撬动约28亿元的总投资,相关配套银行贷款授信也正在审批中。从全国范围看,已有至少16个省份宣布首笔资金到位,涉及项目超30个,总金额约150亿元。业内普遍预期,多数项目将在今年10月至12月间密集开工,不仅有助于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也将为2026年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打下良好基础。这一轮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快速落地,正成为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