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关于中国“十四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的消息频频刷屏。作为一名关注经济与科技发展的观察者,我忍不住想和大家聊聊这五年我们共同见证的非凡历程。从制造业连续15年全球第一,到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达30%;从绿色转型全面加速,到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这一系列亮眼成绩背后,是中国经济迎风搏浪、勇毅前行的真实写照。
制造强国:规模与质量双跃升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这是多么令人自豪的成绩!更让我感到振奋的是,“十四五”期间,我国制造业不仅在规模上持续扩大,增加值增量预计达到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而且在质量上实现了显著突破。如今,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大多数产品的产量都排在世界第一。像新能源汽车这种代表性产业,产销量已经连续10年全球第一,2024年产量更是突破1300万辆。C919大飞机商飞、“爱达·魔都号”邮轮运营、CR450动车组下线……这些“叫得响”的成果正不断刷新世界对中国制造的认知。
创新驱动:从追赶到领跑的新跨越
过去五年,创新真正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570多家工业企业跻身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企业心无旁骛搞研发的坚持。如今,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已进入前十,成为十多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载人航天等领域创造多个“首次”,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50%,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四成以上。正如一位跨国企业负责人所说:“中国已成为我们最重要的创新基地之一。”这种由“世界工厂”向“全球创新策源地”的转变,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生态。
绿色转型: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最让我感慨的,是中国走出了一条经济增长与绿色低碳协同并进的道路。“十四五”以来,我国以年均4.7%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5.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1.6%,是全球下降最快的主要国家之一。我们建成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每3度电就有1度来自绿色电力。不仅如此,绿色产业增加值五年间增加了5万亿元,绿色贷款余额达42万亿元。中国的实践打破了“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路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承认,中国在绿色创新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经验。
回望这五年,无论是面对外部打压还是疫情冲击,中国经济始终展现出强大韧性。而这一切的背后,正是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这一独特的制度优势。“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让我们能够在不确定的世界中保持确定性。展望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我相信,只要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中国制造、中国创新、中国绿色的故事,一定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