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于祥明)10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落实情况汇报,并作出一系列新部署。
会议指出,物流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着重要基础支撑作用。要持续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加快建设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深化货物运输结构调整,加强多式联运管理制度、规则标准协调衔接。要加大物流仓储设施等领域投资,优化布局、完善功能,加快物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要推进物流数据开放互联,推动人工智能等与物流深度融合,促进物流数智化发展。要加大对物流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短期融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物流主体做强做优做大。
对此,多位受访专家向上证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总体保持下降态势,会议提出一系列务实举措,将进一步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记者注意到,此前,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细化了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细分领域实施方案,部署了18项重点工作。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2025年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有望达到3000亿元,给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带来强力支撑。
记者此前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总体保持下降态势,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12年的18%下降到2023年的14.4%,即每创造100元GDP所支出的物流费用,从18元降至14.4元。
“202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1%,比2023年下降0.3个百分点,即每创造100元GDP的物流成本,从2023年的14.4元降至2024年的14.1元。以2024年GDP规模测算,相当于节约物流成本超过4000亿元。”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副总经济师胡焓向上证报记者表示。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降至14%,较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1个和0.2个百分点。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这意味着,每创造100元GDP,所支出的物流费用已降至14元。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网络货运、智慧物流等新模式,正为推进交通物流降本增效创造新可能。”北京交通大学交通信息管理工程系副主任、教授沈孟如向上证报记者表示,此次会议提出,加快物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以及要推进物流数据开放互联,推动人工智能等与物流深度融合,促进物流数智化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降本提质增效。
公开数据显示,全国3286家网络货运企业,接入货运车辆超800万辆,连接起730多万名驾驶员。与传统运输方式相比,网络货运平均等货时间由2至3天缩短至8至10小时,交易成本下降6%至8%。
“物流数据开放互联,是这些手段的出口和方向,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减环节、减时间、提效率,从而实现系统性降本、全局性降本。”沈孟如说。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表示,物流业是实体经济的“筋络”,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次会议将意味着,政府相关部门将进一步持续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他认为,从民生角度来看,整个物流行业降本提质增效,意味着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也就是为民众提供更方便快捷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和消费体验、购物体验,进而优化全社会生产、消费等营商环境。
同时,“会议提出,要加大对物流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短期融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物流主体做强做优做大。这意味着物流行业里的小微企业所遇到的融资难跟融资贵的问题将逐步化解,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进而为经济发展释放更多动能。同时,这也有助于培育更多有竞争力的物流企业。”付一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