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0月17日讯(记者梁祥才)在不到两年时间内,明泰铝业(601677.SH)连续两次变更原十亿元级别的募集资金用途。最新的一次变更,发生在新管理层接班四个月后。
今日晚间,明泰铝业公告,计划对原募投项目“汽车、绿色能源用铝产业园项目”的募集资金额度进行调减,保留约3.3亿元用于后续建设,并将部分募集资金5.9亿元投向新增募投项目“年产72万吨铝基新材料智能制造项目”,新项目总投资15.2亿元。
新增募投项目主要产品覆盖“新能源电池、低空经济、机器人、金属包装、汽车、铝挂车”等多领域用材料,预计在2027年11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公司在调整原因中提到,目前“汽车、绿色能源用铝产业园项目”已完成一期建设并开始试生产,能够初步满足公司在汽车板领域的新增产能需求,考虑到了一期项目未来预计产生的效益、实际投入进展情况。新增募投项目产品种类更丰富,产能提升幅度更高,建成投产后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加速公司高端化产能提升。
事实上,这并不是明泰铝业首次对原募投项目进行变更,回溯公司定增募资的脉络,其投资方向已走出“三重路径”。
根据公告,公司2023年8月完成定增,实际募集资金净额约12.68亿元,初始计划全部投向总投资额约40.35亿元的“年产25万吨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其中铝塑膜2万吨、电池箔12万吨、精切电池箔1.5万吨、电池pack包用板4.5万吨、电池水冷板5万吨。
首次调整发生在2024年11月。公司表示,因相关原募投项目产品可通过现有产能优化满足需求,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跃迁式增长等原因,将原项目剩余12.29亿元募集资金(含利息及理财收益)转投全资子公司鸿晟新材的 “汽车、绿色能源用铝产业园项目”,规划年产汽车铝板20万吨、电池铝箔2万吨等产品。该项目总投资20.06亿元,预计2027年1月投产。截至2024年10月底,累计投入约0.61亿元。
明泰铝业今日的公告中显示,“汽车、绿色能源用铝产业园项目”原计划使用募集资金约12.4亿元,截至2025年9月30日累计所用募集资金量为3.28亿元。
近两年时间,上述募资的投资路径从 “新能源电池材料” 到 “汽车、绿色能源用铝”,再到 “多领域铝基新材料”,三次切换细分方向的背后,项目的盈利能力也随之变化。据公司发布的历次可行性研究报告来看,项目税后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分别为17.80%、14.80%、15.30%。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6月18日,现年69岁的公司创始人马廷义退出董事会,由“80后”刘杰出任董事长、“创二代”马星星任副董事长,1978年出生的柴明科任总经理。
7月4日,明泰铝业组织投资者参观了全资子公司鸿晟新材(在建高端热处理产线)、明泰交通新材料(工业机器人产品产线)、义瑞新材(循环经济再生铝及高端智慧1+4热连轧车间),召开了新一届董事会、管理层交流会。
公司在上述会上表示,高端化突破方向为,重点进军新能源电池材料、汽车轻量化用铝、机器人铝材、低空飞行用铝等高端领域,通过建设气垫炉、辊底炉等高端设备,开发单吨加工费超1万元的高附加值产品,极力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提高单吨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