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景嘉微和吉大正元签战略合作,表面看是两家上市公司“牵手”搞生态融合,但咱们得拆开来看——这事到底有没有实质抓手?先说结论:方向是对的,但目前还停留在框架协议阶段,真正能落地多少,得看后续有没有具体合同。
先看合作内容。核心是景嘉微的GPU芯片JM11要被吉大正元深度集成到它的加密终端、数据安全防护产品里,尤其是那个“高清全栈国产GPU云桌面超融合一体机”。这其实是个典型的国产化替代路径:硬件+安全软件打捆上车,面向政企、金融这些对信创要求高的客户。景嘉微出算力底座,吉大正元做安全加固,听起来是优势互补。
问题出在哪?JM11这个型号目前颗粒度还不够。公告里没提性能参数、制程工艺,也没说是否已量产交付。如果还在早期导入阶段,那所谓的“稳定产能与交付保障”就得打个问号。毕竟之前景嘉微的JM9系列市场反馈一般,JM11能不能撑起高性能云桌面需求,暂时看不到数据支撑。
再看吉大正元这边。它主打密码技术和数字安全,客户集中在政府、公安、能源这些高门槛行业。这类客户采购逻辑很清晰:不是单一技术先进就行,而是要看整体解决方案的合规性、适配性和服务响应能力。所以这次合作里提到“共投人力物力做推广”、“建专项服务团队”,算是踩到了关键点。但这部分能不能跑通,取决于双方渠道能否真正打通,而不是各自喊口号。
另一个变量是“联合攻关”。公告里写了要解决兼容性、算力调度问题,说明底层适配还没做完。这意味着短期内不可能大规模出货,至少还要经历一轮测试验证周期。这种事在信创领域太常见了——协议一签,股价先动,实际交付往往滞后半年甚至更久。
市场层面也有信号。景嘉微最近动作频繁,9月跟安超云签了,10月又接连和苍穹数码、吉大正元合作,明显在铺生态网。但同期高管完成了减持,虽然程序合法,但时间点凑一块儿,难免让人联想是不是在题材释放窗口期。吉大正元那边,大股东上海云鑫还在减持过程中,也不排除有市值管理动机。
所以,关键点就在于接下来三个月会不会有正式采购合同落地。如果有订单金额披露,哪怕是几千万级别的试点项目,都能说明这不是空谈。否则,就还是停留在“战略愿景”层面。
目前来看,这单合作逻辑成立,场景明确,但执行链条长,不确定性高。真正的拐点不是签协议,而是哪天看到他们联合发布一个标杆案例,或者出现在某个省级政务云中标名单里。在此之前,别太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