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一名业内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推进公交优先战略涉及诸多领域,是一项跨领域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基础设施、政策制度、技术应用、运营服务四大核心领域同步发力。
基础设施是公交优先的重要支撑,决定公交运行的效率和便利性。比如,划定公交专用道,并通过物理隔离(如护栏)防止社会车辆占用;建设大型公交换乘枢纽,实现公交、地铁、长途汽车等无缝衔接。
政策是公交优先的“指挥棒”,通过制度设计让公交在资源分配中获得优先地位。比如,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公交基础设施(如场站、专用道)的用地范围,确保新建区域(如新区、开发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公交配套。
更主要的,还应保障公交发展财政资金的供给,用于车辆更新(如采购新能源公交)、运营补贴(平衡低票价与运营成本)、基础设施建设等,避免公交因盈利问题降低服务质量。
“在当前,公交优先发展还涉及技术应用领域,用智慧化提升公交吸引力。”上述专家说,比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流变化,动态调整发车频次(如高峰时段加密、平峰时段减少),避免“车等人”或“人等车太久”的情况。便捷支付与查询、车辆技术升级、安全保障等等。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在陕西宝鸡参加交通运输部组织的2025年“我的公交我的城”主题活动,宝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丁胜仁表示,公共交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民生保障的重大事项。近年来,宝鸡强化政策优先支持、资金优先投入、用地优先解决、路权优先保障“四个优先”,全力打造安全、便捷、低碳、智慧、文明公交,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丁胜仁介绍,宝鸡每年落实近2亿元公交补贴,建成公交场站34.9万平方米,公交专用道11条,公交港湾式停靠站270个,充分释放“公交优先”政策红利。新能源城市公交车数量达979辆、占比89%,年减少碳排放约4万吨。同步建成17座通用充电站,840个充电桩,可满足全部新能源公交车充电需求。
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宝鸡市政府相关部门,在推进公交优先战略上也是同频共振,善于“打配合”。在16日下午的媒体座谈会上,宝鸡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谭建生介绍,近年来,宝鸡交通运输部门以“公交都市”创建为总抓手,从班子建设、政策保障、服务创新、经营赋能、绿色转型等多维度发力,全方位支持公交事业优先发展、高质量发展。
“公交事业涉及财政、发改、公安等多部门,市交通运输局主动牵头、多方联动,为公交公司争取政策、资金支持。”谭建生介绍,牵头对接市人大将《宝鸡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纳入2025年立法计划;联系发改部门争取87台新能源车辆“以旧换新”补贴、200台车辆购置贴息贷款及补贴;对接自然资源、住建、交警等多部门,解决公交用地紧张问题,新增公交专用道等,打通“公交跑得快”的关键环节。
谭建生介绍,为破解“靠补贴输血”的被动局面,交通运输局还指导公交公司在不影响客运服务核心功能的前提下,盘活现有资源、优化业务结构,为公交公司发展广告、物流、驾校、车辆租赁、站场经营等业务提供政策支持。
“保障城市公交基本服务供给,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大力支持公交事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是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宝鸡市财政局四级调研员袁方介绍,公交公司作为公益性的服务型企业,近年来面临运营成本高、三年疫情客流下滑、新能源车配套投资大等运行发展瓶颈问题。对此,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制定出台了城市公共交通成本规制办法、城市公共交通绩效考核办法等,为规范核定公交运营财政补贴提供依据。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补贴资金由市级和中省对公共交通专项补贴资金及区级财政共同承担,以市级为主。”袁方介绍,宝鸡的新办法改变了一直以来财政定额补助的方式,改由财政兜底,对公交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与收入间的差额由财政全额补助,保障了公共交通运营服务和财政补贴可持续,激励市公交企业不断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可以大幅提升公交运营效率,减少拥堵,这需要交警部门的密切配合协作。宝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陈永军告诉记者,目前,宝鸡市11条道路建设有公交专用道,全长53.2公里。为保证公交路权优先落在实处,交警支队在市区11条公交专用道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公交缉查系统设备48套,依托现有公交车专用道缉查监控设备和民警日常巡逻管理,持续开展各项交通违法整治。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一些城市公交企业反映用地难、用地贵,对此宝鸡市的办法是“公交优先,规划先行”,将公交优先理念深度嵌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公交友好型规划框架。
宝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莉介绍,《宝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要提前预控线路走廊与站点周边用地,规划预留公共交通场站。确保关键场站用地“一张蓝图绘到底”,满足城市公交发展。
张莉介绍,宝鸡市在新区建设和旧城更新中,将公交首末站、枢纽站、停车场、保养场等设施的用地规模、布局位置等内容予以明确,确保公交场站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落实,及时保障包括陈仓大道、蟠龙新区、高铁南站等多个重点区域配套公交场站的用地空间。
为解决公交场站“运营依赖财政补贴”的问题,宝鸡市还探索“公交+土地复合开发”模式,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前提下,支持对公交场站实施土地综合开发。对不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的中小场站,鼓励“功能混合”,如首末站叠加社区便利店、充电设施、公共厕所等便民服务,既提升场站利用率,又增强市民获得感。
此外,宝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督促房地产开发项目按要求配建内部道路、公交停靠站点等设施;宝鸡市文化和旅游部门探索“公交+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结合“看中国来宝鸡”、周秦文化、踏青赏花等主题,联合打造了一系列主题公交车和候车亭,设计推出了以“何尊”等国宝为造型的公交异形卡;城市管理部门全面取消公交站台前后30米范围内的公共停车位,支持建设公交港湾,对重点路段采用“错峰作业”模式推进设施改造,最大限度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
上述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早在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就对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作出部署。明确提出,“国家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将公交优先战略从政策倡导上升为法律要求。各地应进一步强化公交优先发展理念,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扶持、财政投入等多种手段,为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