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住人口326万,一年公交出行人次超1.68亿;建成公交场站34.9万平方米、公交专用道11条、公交港湾式停靠站270个……10月16日,由交通运输部主办的2025年“我的公交我的城”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宝鸡,30余家中央、行业和地方媒体记者实地探寻公交创新发展路径。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陕西宝鸡正以公交引领城市空间规划布局,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

活动现场。 上游新闻记者崔涛摄
陕西宝鸡古称“陈仓”,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发源地,自古就是连接西南、西北与中原地区的交通枢纽,始终“因路而建、因路而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中的大陆桥走廊与西部陆海走廊在此交会。
“宝鸡市始终将公交定位为‘城市空间发展的引领者’,持续推动公交从‘被动适配交通需求’向‘主动引领空间布局’转变。”宝鸡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张晓军说,公交不仅是出行方式,更是展示城市形象、传播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据介绍,宝鸡致力于构建以“中心城区辐射、枢纽高效接驳”为核心的“快、干、支、微、特”五级公交服务体系。高铁站、汽车站等重点客运枢纽实现“零换乘接驳”,每年超过4000万人次的退役军人、高层次人才等群体享受公交出行优待政策,93条特色公交线路涵盖“学、医、商、居”等各类生活场景,免费助学公交串联34所学校,日均服务学生近8000人次,8条社区微循环线路、高新区智慧网约公交成为破解“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的新选择。
此外,宝鸡还立足“文化+生态+产业”资源优势,创新“公交+N”模式,打造青铜文化体验线“”渭河风光休闲线“”钛产业园区延伸线“”高端产业园通勤环线“等特色线路,让公交成为”流动的文化窗口“和”产业服务的桥梁纽带。
上游新闻记者在宝鸡市采访了解到,在宝鸡市,网约公交逐渐成为市民日常出行的选择。“以前坐公交车,得掐着点去车站等,现在用‘宝鸡行’App约网约公交,选好上下车点,车就会来接,太方便了!”宝鸡市民吴莉说。
今年8月,网约公交在宝鸡高新区试运营,打破了传统公交固定线路、按点发车的限制,181个站点(含54个虚拟站)覆盖宝鸡高新区8.8平方公里区域,市民乘公交出行就像打车一样方便快捷。
目前,宝鸡市中心城区的公交车保有量达到1101台,建成公交专用道53.2公里,常规线路66条、定制线路113条,线网密度每平方公里3.38公里,公交出行分担率44.4%,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87%,平均转乘系数1.13,2024年客流量突破1.68亿人次。
宝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丁胜仁表示,近年来,宝鸡市锚定“人民满意新公交”目标,认真贯彻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国家《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强化政策优先支持、资金优先投入、用地优先解决、路权优先保障“四个优先”,全力打造平安、便捷、低碳、智慧、文明公交,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极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