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9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9万亿元。其中:企业短期贷款增加7100亿元,同比多增2500亿元;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2500亿元,同比多增200亿元。
企业短贷和居民中长贷这两项关键指标的企稳回升,不仅印证了前期政策的逐步显效,更释放出微观经营主体信心修复的积极信号。
企业短贷的放量,背后是实体经济经营活力持续恢复向好。数据显示,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较前月回升0.4个百分点至49.8%,其中,生产指数较前月回升1.1个百分点至51.9%,升至近6个月高点。同时,票据融资的季节性减少,进一步说明信贷资源正从“冲量”转向“提质”,更直接地服务于实体生产经营。
从影响因素看,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推进、地方债置换挤出效应减弱、企业经营景气度环比改善、出口延续韧性、两项财政贴息和稳地产政策逐步显效,以及贷款利率维持低位等均形成一定拉动。
据悉,9月,企业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
居民中长贷小幅多增,反映出住房按揭贷款需求有所回暖。近期,一线城市相继调整住房限购政策,直接带动房地产成交量上行,9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约7%,住房按揭贷款需求释放。
不过,居民短期贷款仍处低位。根据财政部安排,9月1日起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可享财政贴息。多位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的银行信贷人士认为,消费贷贴息政策效果还没有充分显现,效果或将在第四季度购物节前后得到进一步体现。
市场期待促消费政策继续加码,向更多机构主体扩围。比如,有城商行在机构调研中表示,地方银行不在本次享受中央贴息政策的银行名单内,但近期在向地方政府积极争取,希望能够推动地方财政部门出台类似的贴息政策,支持城商行加快信贷投放,促进经济向好发展。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随着各项金融政策的持续落地见效,微观主体活力有望进一步激发,进而推动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