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至17日,由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25上海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国际大会”在上海张江举行。历经十七年发展,上海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国际大会已成长为衔接产学研用的重要国际交流平台。本届大会以“守正融新智启未来”为主题,围绕中医药与天然药物领域的最新政策动向、科研前沿、产业发展与跨界协同等热点议题,展开了多层次、高水平的交流与探讨。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在当代健康保障体系中展现出独特价值,尤其在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方面优势显著。当前,中医药正加速与现代科技融合,人工智能辅助中医诊断、大数据分析中药方剂、现代药理机制研究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今年上半年,NMP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计批准新药(NDA)159款,其中中药共14款,约占9%。包括小儿黄金止咳颗粒、芪防鼻通片、复方比那甫西颗粒、小儿牛黄退热贴膏、养血祛风止痛颗粒等。
上海始终大力支持中医药创新发展,将其作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重大战略产业高地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朱启高表示,要深入挖掘中医药原创思维和经典理论,充分利用数智化工具,加速重构中医药传承发展新范式,坚持开放合作,加快中医药国际化发展。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深入推进,中医药已经从传统医疗服务加快向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养老养生等多场景全面渗透。未来,要强化中医药管理和产业发展的系统集成设计,健全科研项目、实验平台、临床转化、产业政策、人才和资本等要素的一体配置,坚持开放协同创新,让更多中医药新技术、新方法、新药及经典名方惠及千家万户。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季光提出,未来,上海中医药大学将坚持以“智慧”引领发展,以“生态”汇聚资源,进一步推动“三全育人”与“数智思政”生态构建,持续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强调以“守正”延续根脉,以“融新”驱动发展,以“智慧”照亮前程,在上海这片开放、创新、包容的热土上,共同书写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篇章。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李昱表示,中药分析是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关键支撑环节,对保障中药质量、阐明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推动临床合理用药以及促进标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上海作为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高地,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构建医疗、科研、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综合格局。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沈建忠在发言中指出,“守正”是根基,“融新”是路径,需在坚守中医药理论精髓和实践智慧的同时,积极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以智慧赋能传统,以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形成中医药新质生产力。上海作为中医药发展的高地和窗口,始终走在传承与创新的前沿,在平台建设、国际交流合作、产业集聚等方面实现多项创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