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信创产业正从“基础替代”向“深度适配”纵深推进。作为数字经济安全发展的关键基石,存储系统承载着海量数据的安全保管重任,直接关系到国家数据主权与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作为践行国家信创战略的骨干企业、全球领先的产业互联网算力系统服务提供商,中科通量依托自主研发的高通量计算核心技术,成功推出首款搭载高通量众核RISC-V 架构CPU的信创NAS存储产品 —— 金刚 C2000。
中科通量NAS存储产品负责人孟庆伟介绍,这款产品不仅填补了 RISC-V 架构在企业级 NAS 存储领域的空白,更经多年市场验证,以全栈自主创新能力深度服务政务、金融、医疗等国计民生关键领域,为破解我国信创存储领域的技术瓶颈、构建存储产业生态提供了核心支撑装备,对筑牢国家数据安全底座、助力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打破存储架构依赖,定义信创新标杆
在信创存储从“能用”向“好用”升级的关键阶段,底层芯片架构的自主化是核心突破口。孟庆伟说,中科通量金刚 C2000的突破性价值,在于首次将RISC-V 架构与企业级NAS存储深度融合,打造出全球首款高通量众核RISC-V 架构NAS设备,为信创存储提供了全新的架构解决方案。
除了架构突破,金刚C2000在硬件国产化上同样“硬核”。从内存、网卡到电源等核心组件,均选用通过信创认证的国产方案,搭配冗余双系统盘、RECC内存纠错等企业级配置,硬件可靠性达到工业级标准,确保关键数据存储不中断。

图注:金刚 C2000产品(机架式)
孟庆伟表示,产品搭载中科通量自研的SmarStor 国产存储操作系统,从文件系统、权限管理到数据保护模块均为原生开发,不存在知识产权风险与技术“后门”,真正实现“中国存储中国造”。同时,结合多年客户反馈,系统界面持续优化简化,基层单位IT人员无需专业命令行操作,通过可视化界面就能完成RAID 配置、权限划分等操作,让用户运维更高效。
考虑到当前信创建设中“多架构并存”的现状,金刚 C2000 在兼容RISC-V 架构的同时,还支持多种国产CPU处理器架构;同时兼容SMB、NFS 等标准协议及麒麟、统信等国产操作系统,已完成从底层芯片到上层应用的全链条信创生态认证,多年来随信创生态发展持续更新适配,确保与各行业现有系统无缝衔接。
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产品提供桌面式/机架式、不同盘位等多规格配置,支持PB 级容量扩展,多年来已适配从中小微到大型集团的全场景应用,成为众多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长期可靠伙伴”。
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更是产品的“杀手锏”。金刚 C2000 创新采用 RAID-TP 技术,可实现 3 块数据盘同时故障而数据不丢失,配合智能修复、快照备份、远程同步、WORM(一次写入多次读取)等功能,构建“预防-备份-恢复”全流程防护网;同时可自动备份电脑数据,支持增量备份、跨平台恢复、集中监控管理,完美满足金融、政务等行业对数据安全的严苛合规要求。
多领域落地验证,信创NAS产品助力数字化转型
凭借卓越的信创特性、稳定的性能与实用价值,金刚 C2000 信创NAS存储产品深耕党政机关、央国企、高校和科研院所、医院等多个市场领域,积累了丰富落地成果,成为推动信创替代的“实战型”产品,尤其在响应政策要求、解决行业痛点方面表现突出。

图注:金刚 C2000产品(桌面式)
孟庆伟介绍,金刚 C2000 已服务公安系统、法院、档案馆等众多单位。产品通过私有化部署确保政务数据不出内网,以可视化界面解决基层“运维难”问题。
以武汉市某区档案馆为例,其海量的历史档案数字化后,面临长期存储、静默错误防护难题。部署金刚 C2000 后,RAID-TP 技术实时监测修复数据,WORM功能保障档案“归档后不可篡改”,彻底化解数字化档案存储风险,成为档案馆信创建设的标杆案例。
中科通量能推出全球首款RISC-V 架构 NAS,源于二十余年的技术积淀。创始团队深耕高端芯片设计领域,持续探索高通量计算与 RISC-V 架构的融合,将芯片级技术融入存储系统,形成“算力+存储”的协同创新能力。 正是这种“从芯片到系统”的全链条研发实力,让金刚C2000 实现架构突破。
中科通量现已构建智能视频存储、信创NAS存储、智算大模型三大产品矩阵,服务覆盖智慧金融、轨道交通、卫星通信等领域。“金刚C2000 凭借RISC-V架构的稀缺性与全栈优势,成为信创存储领域的知名品牌。”孟庆伟表示,中科通量将持续迭代产品,联合生态伙伴推动RISC-V 存储规模化应用,为数字中国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