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消息,为探索创新新能源生产和消费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更好满足企业绿电用能需求,近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省能源局印发《山东省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实施方案》,重点支持新增负荷可配套建设新能源项目、存量负荷已有燃煤燃气自备电厂、有降碳刚性需求的出口外向型企业、消纳受限的新能源项目等四类绿电直连项目发展。
方案强调源荷匹配。并网型项目应按照“以荷定源”原则科学确定新能源电源类型、装机规模和储能规模,采取整体自发自用为主、余电上网为辅的模式运行。项目整体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总可用发电量的比例不低于60%,占总用电量的比例不低于30%,2030年前不低于35%;上网电量占总可用发电量的比例上限不超过20%。绿电直连项目新能源利用率应不低于同期全省公网新能源利用率水平。
解读:什么是“绿电直连”?简单来说,就是指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不直接接入公共电网,而通过与用户直接连接的电力线路向单一用户供电,可实现供给电量清晰物理溯源的模式。
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从国家层面鼓励“绿电直连”模式发展。这意味着,绿电直连作为推动清洁能源高效利用、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正逐步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此前,江苏、四川、云南、青海等省份已陆续推出绿电直连实施方案。从各地实践看,由于资源条件和产业需求不同,探索方向也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东部产业发达省份,侧重突破外贸绿色壁垒,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而在西部资源富集省份,则侧重就近消纳与产业拉动。
而山东作为稳居北方第一、全国第三的经济大省,既是能源消耗大省,也是能源生产大省。
数据显示,山东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量占全国近十分之一,能源结构长期“一煤独大”。为撕掉“偏煤”标签,山东近年加快发力新能源赛道,如今已成为新能源装机大省,也是中国光伏第一大省,尤其分布式光伏占比高。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山东累计并网光伏发电装机容量9118.4万千瓦,居全国第一,其中分布式光伏电站累计并网容量5929.1万千瓦。
对山东而言,如何有效消纳绿色电力,避免资源浪费,并满足企业尤其是出口外贸型企业的绿色用能需求,就成为关键问题。
此次方案正是有的放矢,明确要重点支持四类绿电直连项目发展,既关注盘活存量资源,也注重帮助企业解决痛点。
山东省能源局方面此前明确表示,山东将在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先进能源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蹚出大省路径。
#动向
7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被“点名”
央视新闻消息,记者10月15日从国家数据局了解到,我国将在天津、河北雄安新区、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四川7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7方面重点,推出158项改革举措,加快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培育,协同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力争形成地区产业升级动力源、区域经济增长极、国际贸易合作新引擎。
“粤车南下”拟11月实施
中新网消息,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14日递交香港特区立法会的文件指,争取11月起实施“粤车南下”计划。计划初期,“粤车”入境香港市区的预约名额为每天100个,每辆“粤车”最多留港3天。
上海培育壮大智能终端产业
近日,上海印发《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2027年)》,提出培育壮大上海智能终端产业,打响上海智能终端品牌。到2027年,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持续做大做强,总体规模突破3000亿元,打造3家以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消费级终端品牌,培育2家领军企业,实现三个“一千万”台规模,即人工智能计算机、人工智能手机、人工智能新终端规模各达到千万台以上。
广西推动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蔗糖制造业基地
广西日报消息,近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糖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三年内,广西将围绕“提质、降本、增效”目标,实施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群链升级、科技创新突破、智改数转赋能等十大行动,力争2025年全区糖产业链工业产值达720亿元,到2026年产值突破760亿元,到2027年实现810亿元产值,将我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蔗糖制造业基地。
#数读
今年前9个月新增社融超30万亿元
10月15日,央行发布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初步统计,2025年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7.03万亿元,同比增长6.4%;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18万亿元,同比下降18%;企业债券余额为33.5万亿元,同比增长4.5%;政府债券余额为92.55万亿元,同比增长20.2%;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2.04万亿元,同比增长3.8%。
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42万亿元。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4.54万亿元,同比少增8512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946亿元,同比少减1117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57万亿元,同比少151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1.46万亿元,同比多4.28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3168亿元,同比多1463亿元。
#放榜
京沪粤领衔中国基础研究十强省市
10月14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发布《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2025》,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湖北、山东、四川、安徽和陕西位居前十。

报告从基础研究投入、产出、成长三个维度设计构建了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根据报告,十强省市是我国基础研究主力军,拥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量全国占比84.62%,国家实验室数量全国占比87.50%,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全国占比67.10%,发表高水平论文数全国占比89.97%,发明专利申请量全国占比77.09%。
报告还指出,北京引领全国基础研究,辐射天津、河北两地,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达到227项,支持经费超过1亿元,三地SCI合作论文较2023年增长近85%;长三角省市的基础研究竞争力以上海为引领,苏浙两地差距在收窄,重大基础设施数量30个,全国占比近1/3,院士377人,全国占比1/4,高水平论文132篇,全国占比近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