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深圳正以国资为引领、市场化机构为纽带,构建起多层次、全链条的产业支撑体系。这种“政策+资本+生态”的新支撑模式,不仅筑牢了产业发展根基,更通过湾芯展等平台释放创新活力,成为大湾区半导体产业突围的核心动力。
事实上,深圳机构对半导体产业的支撑已形成全周期赋能生态。举个例子,政策层面,深圳自2023年以来陆续出台了《深圳市培育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及《深圳市车规级芯片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年)》等专项政策。尤其是今年又出台了《深圳市关于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核心投向企业研发。
而在资本端,2024年10月,深圳市就宣布正在加快设立百亿级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并推动一批集成电路项目获批2024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当时还宣布,深圳将通过市引导基金出资、撬动社会资本模式设立集成电路相关基金38只,总规模超1000亿元;成立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联盟等。
如今,这些支撑都在一步步落实。
10月15日开幕的湾芯展就是展现“新支撑”成效的核心窗口。据不完全统计,昨日展会上至少有115家深圳半导体企业亮相,另有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深芯盟、南方科技大学、哈工大(深圳)集成电路学院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区域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形成的深圳半导体生态圈,秀出深圳“硬件第一城”的硬实力。
现场有国资机构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湾芯展并非单纯的商业展会,它的定位是深圳和湾区的半导体产业生态平台。
在他看来,当前是深圳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深圳以及大湾区应该成为中国真正的硅谷。这意味着,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将成为城市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深圳为例,本土化的核心芯片产线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链带动作用,吸引优质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及材料企业强化在深圳及大湾区的投资布局。
记者注意到,深圳国资方面甚至会将晶圆厂等核心采购方“点对点”接到现场,让供需双方无需隔空对接,在展会现场就能高效洽谈合作,这在其他展会上是十分少见的。这种“精准赋能”也让产业生态更具活力。
另一位市场化投资人——德聚投资副总裁叶葳也很早就赶来了深圳,参与本次湾芯展。他在现场对记者表示:“当前是国内芯片跃升为全球芯片生态链一环的关键时刻……科创投资氛围已经有很大的改善,虽然技术攻关的结果仍在期待,但投资人的干劲很足。”
从百亿基金群、重大项目落地到产业生态平台,这些组合拳正推动湾区半导体产业从“单点突破”迈向“集群共进”。国资与市场化机构的协同发力,不仅让技术攻关更有底气,更让国产半导体在全球产业链中加速占位。随着这种支撑模式的持续深化,大湾区半导体产业有望释放更强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