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华监管分局正式发布批复,同意农业银行收购浙江永康农银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三家支行。这不仅是农业银行年内第二次获批推进“村改支”,更是继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之后,年内第三家启动旗下村镇银行“村改支”改革的国有大行。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农业银行以主发起行身份参与“村改支”,既是大型银行积极响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部署的具体实践,也印证了大型银行将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进程中承担重要角色。
国有大行“村改支”
阵营再扩容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华监管分局发布《关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浙江永康农银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分支机构的批复》,同意农业银行收购浙江永康农银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并设立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永康金山支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永康胡库支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永康后城街支行,全面承接浙江永康农银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清产核资后的资产、负债、业务和员工。这是农业银行年内第二次获批推进“村改支”,此前9月份,该行已获核准收购厦门同安农银村镇银行,并将其设为中国农业银行厦门大同支行。
在国有大行中,农业银行并非“村改支”的先行者。6月23日,工商银行率先获批收购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设立其为中国工商银行重庆璧山中央大街支行,成为首家启动“村改支”的国有大行。
紧随其后,交通银行也于8月8日获得监管批复,同意其收购大邑交银兴民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并将其改建为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大邑支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大邑安仁支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改革中交通银行一并受让了8家企业法人股东持有的该村镇银行2.71%的股权,实现了100%控股。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多家国有大行加入“村改支”阵营,可见国有大行在村镇银行改革方面已从早期的“单点试水”逐步转向“系统性推进”的新阶段。
核心思路是
“兼并重组、减量提质”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村镇银行数量已降至1440家,较2024年末的1538家减少98家。
记者梳理发现,在当前各类村镇银行改革案例中,主发起行通过吸收合并实施“村改支”“村改分”的方式最多。其中,城商行与农商行作为我国村镇银行的主要发起机构,在改革实践中占据主导地位。今年以来,国有大行开始深度参与这一改革进程,成为显著新趋势。
薛洪言认为,这一改革进程的背后,是监管政策引导与行业内生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监管部门持续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反复强调金融服务需回归本源、聚焦“支农支小”;另一方面,部分村镇银行自身存在的治理不完善、风险管控薄弱等问题,也亟需通过改革破解。
杨海平补充说,此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已明确部署“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也将“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列为年度首要重点目标,而“兼并重组、减量提质”正是当前中小银行改革的核心思路。
薛洪言表示,从长远影响来看,村镇银行改革化险将为不同主体带来多重价值:对原村镇银行而言,接入母行系统后可从独立运营转向体系化运作,借助母行的资金实力与风控体系,根治自身治理缺陷,优化运营成本;对参与改革的银行机构(尤其是大型银行)而言,这一过程能推动业务进一步下沉,优化县域机构布局,与自身普惠金融战略形成协同;对农村金融生态而言,机构数量的合理压降与布局重构,能实现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的“减量提质”,推动农村金融生态持续优化;对县域经济与乡村振兴而言,更规范、高效的普惠金融服务将直接注入县域市场,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