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闫硕
抖音集团旗下医疗健康品牌小荷健康再落关键一子——上海小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小荷网络公司”)于10月14日正式成立,助力抖音医疗健康生态持续完善。

天眼查显示,上海小荷网络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吴海锋,由抖音集团间接全资持股。经营范围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药品互联网信息服务,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服务,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食品销售等。
小荷健康正式成立于2020年9月,成为抖音集团当年切入医疗赛道的关键一步。随后两年,抖音持续加码医疗赛道,迅速搭建起了较为完整的医疗版图,小荷健康体系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成型。
目前,小荷健康已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业务矩阵。线上为用户提供真实经验、在线问诊、小荷医典等服务,线下则通过全资控股美中宜和医疗集团、北京美中爱瑞肿瘤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进一步延伸医疗健康服务场景。
近段时间以来,上海小荷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小荷网络公司等相继成立,小荷健康体系日益丰富,或将更好与抖音平台形成协同,完善抖音集团医疗健康产业布局。不过,从行业视角看,当前互联网医疗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仍为“卖药”,互联网医疗的长远发展仍需深入探索。
生态持续完善
2020年5月,字节跳动(2022年5月更名为抖音集团)收购百科名医网,正式入局医疗赛道。这一网站后来成为小荷健康体系中的医学科普内容平台——小荷医典,成为其医疗业务的首个核心内容载体。
同年8月,前百度副总裁吴海锋、前百度执行总监孙雯玉加入字节跳动,并将二人2019年5月创办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幺零贰四”整体并入,这一平台后续成为小荷健康体系中提供远程诊疗等服务的重要支撑。
2020年9月,伴随线上资源初步整合完成,小荷健康正式成立,成为字节跳动旗下医疗健康品牌。一个月后,小荷健康App正式上线,字节的医疗业务从资源整合开始进入产品落地阶段。
与此同时,小荷健康也将医疗版图延伸至线下。2021年1月,小荷健康全资持股松果医疗。后者随后更名为北京小荷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旗下门诊同步更名为小荷门诊。
同年9月,小荷健康首次跨界妇儿医疗领域,投资美中宜和并持股17.57%;2022年6月,小荷健康实现对美中宜和的100%控股。
小荷健康也在同步押注肿瘤领域。2022年7月,小荷健康实现对美中爱瑞的全资控股。
今年1月,北京市卫健委发布关于同意抖音集团设立北京爱瑞医院(待定)项目的批复,“抖音将在北京建三级医院”的消息引发行业广泛关注,“跨界办医”成为其中的一大讨论点。但据知情人士透露,此为美中爱瑞的一个新院区,并非新业务。
目前,由小荷健康控制的企业已达20余家,通过线上线下服务协同,基本实现“医-检-诊-治-药”闭环。
在小荷健康自身体系逐步完善的同时,其也在加强与抖音生态的协同,毕竟抖音平台拥有巨大的C端流量。
2023年,业内曾有消息称小荷健康App将停止运营,业务逐渐并入抖音医疗。彼时,该App主要提供在线咨询、购药等服务。
虽最终并未被关停,但当前业务范围已有所调整。小荷健康App客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平台主要为患者提供“线上病情咨询”和“线下号源预约”等服务,无法提供购药服务,如需购买健康商品,可通过抖音App搜索并购买。
有数据显示,抖音App的“小荷健康”小程序最近被5.8亿人使用过。不难发现,从集团层面看,以小荷健康为支撑的健康服务体系已然成为抖音深耕医疗的关键布局。
再到此次上海小荷网络公司的成立,经营范围涵盖药品互联网信息服务、医疗器械互联网信息服务等,“这将与抖音线上医药业务形成协同。比如,为处方审核等业务提供支持。”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巨头竞速医疗赛道
近年来,多家互联网大厂深入布局医疗领域。而今年以来,AI医疗热度持续上升,成为巨头竞速的重要方向。
当前,用户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正发生显著变化。小荷健康副总裁李萌近日在中国医师协会智慧医疗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上指出,相比过往,用户的问题变得更加具体和个性化,他们期待获得更具针对性的服务或解决方案。同时,年轻人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原本不属于传统意义上医疗健康高关注度人群的40岁以下人群,在AI医疗产品用户中的占比已经超过75%。
多家企业聚焦用户展开布局。今年7月,抖音首个AI医疗助手“小荷AI医生”App上线,为用户提供健康咨询和报告解读等服务。同时,“小荷AI医生”也被嵌入小荷健康在抖音平台的小程序中,形成业务协同。
今年6月,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集团推出AI健康应用AQ,提供报告解读、就医咨询、健康档案等服务;8月,AQ又向虚假医疗广告宣战,上线行业首个辟谣专区并提供AI拍图验证功能。截至9月中旬,AQ已累计服务用户超1.4亿,近六成来自三线及以下地域。
此外,今年9月,京东健康的“京医千询2.0”再次升级,并推出“AI医院1.0”,后者汇聚了包括AI医生、AI营养师、AI药师等十多类专业服务智能体,以及超过1000名来自全国400余家三甲医院的专家医生智能体。这些智能体依托“京医千询”大模型为用户提供在线导诊、问诊、报告解读、健康管理等服务。截至今年9月底,相关产品今年已累计服务用户超1.5亿。
毋庸置疑,AI已成为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核心动力,将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从市场规模看,中商产业研究院指出,2023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达到3925亿元,2024年约为4351亿元。预计2025年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4799亿元。
对于各大企业的竞争,赵衡向记者指出,市场目前唯一验证的互联网医疗逻辑是医药电商。目前来看,已经形成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和美团卖药为主的发展模式,还看不到其他的可规模化模式。
也有企业聚焦B端医院场景布局。2025年3月,有媒体报道称华为正式组建医疗卫生军团,将重点构建AI辅助诊断解决方案体系,推动医疗大模型在临床场景的应用。业内观点认为,此次组建医疗卫生军团,表明智慧健康产业被华为提至更高战略级别,华为对智慧医疗的布局也从技术探索开始转向系统性攻坚。截至今年7月底,华为已与62家头部医院在AI方面达成深度合作。
整体而言,随着AI技术在医疗场景的深度渗透,互联网医疗以及整个医疗行业都有望突破现有模式局限,探索出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而巨头们的差异化布局,也将持续重塑行业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