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国家数据局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相关情况。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董钊在发布会上回答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提问时表示,浙江将以此次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创新浙江战略为引领,做深“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再创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具体而言,董钊表示,要全面深化数字科技创新。大力培育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完善数字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强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引培,推动数字经济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的引育。构建数字经济创业最优的营商环境,让更多类似于“六小龙”的创新型企业加速涌现和壮大成长。大力引育数字经济的创新人才,实施科技型企业家引育选育计划,推进“校、院、企”人才的共育共享,深化企业高层次人才“校企双聘”改革,让更多的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在浙江创业创新。大力推进数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建立“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的结对合作机制。
“我们正在积极探索‘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平台答题、车间验题、市场评价’的‘四题一评’科技创新新模式,大力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平台,培育高水平中试平台,建设高质量孵化器、加速器,支持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数字楼宇集聚的创新资源,让更多的数字技术在浙江集成应用。”董钊说。
构建实数融合的产业体系。董钊表示,推进数字产业集群提能升级,培育智能物联、高端软件、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着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大规模产业化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主导能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推动产业的数智化转型,加快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赋能应用,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赋能高端服务业、现代农业的智能化发展。培育新兴未来产业,将牢牢把握人工智能这一核心变量,聚焦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脑机接口、量子通信、低空经济、下一代网络通信等领域,实施未来产业培育机制和科技投入机制改革,建设布局一批未来产业的先导区,培育一批智能原生企业,打造一批智能体的应用和人工智能的终端产品。
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董钊表示,优化制度供给,健全完善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的良好创新文化,为人工智能数据要素流通等前沿探索预留试错空间,构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生态雨林”。培育开源开放生态,建设企业主导、项目孵化、社区引育、人才支撑的开源生态体系,探索“开源社区+开放数据+公共算力+孵化模型”的开源模式,持续提升人工智能开源社区的全球影响力。强化金融支撑,深化科技金融体制改革,优化运行机制和决策规程,充分激发全社会投资机构创造性、积极性,鼓励“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营造“以一流的服务为优势”的创新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