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购物APP,非必要的位置权限申请弹窗突然弹出;使用视频软件,却被要求访问通讯录,若拒绝授权则无法正常使用;还有APP在后台频繁读取用户位置信息……
这些“隐私刺客”不仅干扰用户体验,更直接威胁着个人信息与财产安全,移动应用隐私保护已成为关乎民生福祉与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议题。
当前,移动应用隐私安全的紧迫性日益凸显。从用户端来看,超范围索权、隐蔽收集信息等问题仍然存在,比如部分APP在无合理场景下,要求获取与核心功能无关的权限;一些应用在用户同意隐私政策后,后台擅自收集设备地址等信息,违背“知情同意”原则。
从政策端来看,我国持续构建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确立“合法、正当、必要”的核心原则。今年以来,多部门联合开展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聚焦重点领域解决民众关切问题。
面对挑战,生态成为关键路径。以OPPO为例,其以开发者服务支持方与生态的身份,为开发者提供统一的权限适配指引与技术支持,帮助开发者降低多终端适配成本,减少合规顾虑,推动移动应用生态向更安全、更规范的方向发展。在企业实践层面,OPPO在2025年ODC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隐私安全智护体系”,进一步展现了其作为服务支持方的定位。行业人士分析认为,这既为开发者创造了更友好的服务环境,也让用户得以在统一标准下享受更一致的隐私保护体验。
在应用源头防控环节,OPPO为开发者提供全流程技术支持,依托应用前置检测工具帮助开发者在应用上架前提前识别权限风险,助力开发者优化产品;在应用下载阶段,安装器自动完成病毒扫描与权限分析,既为用户筑牢安全防线,也通过清晰的权限需求展示,帮助开发者传递合规价值。
在应用运行阶段,OPPO推出双轨并行的数据访问机制,在保留传统权限模式的基础上,引入系统级数据选择控件。据介绍,这一机制不仅为开发者提供了更灵活的权限调用方案,更让用户在具体功能场景中能自主选择分享的特定数据,而非一次性开放全部敏感权限,既保障用户权益,也帮助开发者更好地平衡功能体验与隐私保护。
此外,ColorOS还深度融合端侧AI与云端机密计算,构建数据全生命周期隐私保护体系。目前已落地AI合成音视频鉴伪、简明权限标签等应用,为开发者提供安全技术支撑的同时,让用户更易理解权限用途。
专家认为,推动整个生态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防护”,是实现隐私保护与产业发展双赢的关键方向。
守护数字生活安全,需要政策、行业、企业与用户的多方协同。未来,随着各方共同努力,必将构建更安全、更可信的数字生态,既护航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也让民众在数字时代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