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6 15:07:09 股吧网页版
1年翻倍,10年领跑!这家“特色鲜明”公募是怎样突围的?
来源:券商中国

  主动权益基金正以一场漂亮的业绩“翻身仗”,迎来信任重建。

  过去三年,ETF凭借透明、稳定、低费率的特点迅猛发展,主动管理产品一度黯淡,不少投资者转向被动投资。但进入2025年,A股迎来一场波澜壮阔的行情: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5日,超4400只个股上涨,超400只股价翻倍,行情势头强劲。

  更令人振奋的是,主动权益基金没有辜负这次行情。

  自去年“9·24”行情启动以来,满周年之际,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获得显著提升。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23日,全市场超99%的主动权益基金实现正收益,其中451只产品区间回报翻倍,“翻倍基”也成了市场热词。

  在“翻倍基”榜单上,有一家中小型公募表现尤为突出——财通基金,旗下超一半主动权益产品实现收益翻倍,该比例在全市场中尤为瞩目。在财通基金旗下14只“翻倍基”中,公司副总经理、权益投资总监金梓才管理的6只产品全部上榜。同时,沈犁、夏钦、唐家伟、贾雅楠等权益团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也表现优异,实现多点开花。

  拉长时间来看,财通基金的业绩也可圈可点。国泰海通证券数据显示,财通基金近10年主动权益收益率为318%,领跑全市场88家可比基金公司。

  没有偶然的胜利,只有系统的布局。从短期业绩增长到长期排名领先,从单只产品优胜到整体团队突围,在这场关于产业变迁的认知战争当中,以财通基金为代表的中小基金公司,在战略选择中敢于取舍和聚焦,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突围之路。

  “翻倍基”频出:成长投资的中长期兑现

  去年9月24日以来,一系列实质性政策陆续落地:从中长期资金入市引导,到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与分红回购常态化,再到交易成本的下调——这些“真金白银”的举措不仅为市场注入强劲信心,更推动A股逐步从“融资市”向“投资市”转型。

  在这一轮行情中,领跑的主动权益基金大多做对了一件事:高度聚焦于那些具备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和真实需求拉动的成长赛道——AI算力、创新药、人形机器人……A股市场如同一幅动态演进的产业图谱,每几年就有新的主线跃入舞台中央。这不仅仅是热点的轮动,更是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切换的真实映射。每一次产业趋势的形成,都伴随着企业业绩的根本性改善与股价的结构性机遇。

  以财通基金为例,排名居前的财通集成电路产业A、财通景气甄选一年持有A、财通成长优选A等均在二季度重点布局了服务于海外算力产业链科技巨头的光模块、PCB等领域;财通均衡优选一年持有混合A则重点布局了新消费板块;财通景气行业A在AI产业链、半导体、可选消费领域均有布局。

  回溯财通基金的打法,可以发现其对产业机遇的捕捉并非只局限在科技赛道。过去几年,财通基金通过敏锐捕捉行业周期拐点,在不同阶段通过轮动到不同行业获取超额回报。以金梓才管理的财通价值动量A为例,在2019年流动性边际宽松时,他左侧布局通信板块,成功捕捉到了5G行情;2020年迎来经济复苏预期,开始加仓周期股,而此时正值行业上行拐点;到了2021年,他开始逐步加仓生猪养殖,也是此轮中最早布局猪周期的基金经理之一;后续又成功捕捉到了火电价值重构行情;从去年开始,熟悉的科技浪潮再度袭来,他开始布局AI大周期。

  这套独特的“中观产业驱动”的投资框架,成为财通基金在行情中获取超额回报的关键。在“权益领头人”金梓才眼里,他认为A股市场大部分收益来源于行业选择,所以投资的首要步骤是“立足于产业基本面的景气度驱动,锚定趋势向上的行业”。

  基于这一共识,财通基金主动权益团队集结了一群“行业研究能手”——他们在统一的“中观产业驱动”方法论指导下,各展所长,逐步沉淀出快速洞察不同行业商业模式、周期特征与产品逻辑的能力。这使得团队能够敏锐识别并锚定具备向上动能的行业贝塔,再沿着行业景气向上的方向精选个股,动态优化投资组合,努力取得投资的优异结果。

  当然,任何投资框架都不是完美的,行业轮动策略对节奏把握的要求较高,一旦与市场轮动节奏出现阶段性偏离,就可能放大组合波动。金梓才带领下的财通基金主动权益团队也并非每次都能精准踩点,但坚持这套投资框架本身具备容错纠偏机制,在发现认知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时,力求做到及时调整。

  拉长时间来看,这套严谨的投资方法论确实有望为投资者带来长期收益。国泰海通证券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财通基金权益基金近10年、近7年绝对收益位列同类第1,其中12只权益基金(合并份额)近一年业绩位列同类前5%。

  团队进化论:从个体驱动到系统作战

  过于依赖单一绩优基金经理一直是悬在许多基金公司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小型基金公司要多点开花,形成聚集效应,直面的重要课题即:如何平衡对绩优基金经理的依赖与平台化投研体系的建设。

  但对于资源相对有限的中小基金公司而言,要构建“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的投研体系更需要持续的积累和战略的支撑。而此过程中,绩优基金经理在带动公司产品线发展、维持市场关注度方面,依然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绩优人才支撑平台、平台赋能人才成长”的良性循环,正是中小基金公司突破人才困境的核心打法。

  对于财通基金的做法,金梓才打了个生动的比方:投研团队建设好比球队阵容磨合,那些球商高且潜力足的球员(投研人员),会最先晋升到重要岗位上;同样勤奋且能与团队形成互补的球员则会根据需要,择机替换上场,和在场球员做好配合。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细致的要求和指导,也会有很严格的考核和筛选。最终通过球队梯队的持续进化完善、团队首发阵容的持续磨合调整,打造出一支有战斗力、有勤奋度,同时“投商”出色的球队出来。

  在这支劲旅之中,单个基金经理会得到团队文化理念的灌溉赋能,即基于一套统一的投资理念,从中观产业研究出发,从而获得对行业周期、行业轮动的整体把握。同时,团队也鼓励每一位成员不断学习、突破创新,摸索“多元策略”的进阶之道,最终形成契合自身能力圈的投资策略框架。

  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今年财通基金成果已经得以显现,目前,财通基金主动权益团队初步形成了“老中青三代”强将集结:灵魂人物金梓才,擅长大势判断和行业轮动,以中观驱动为核心方法论;沈犁注重价值成长,风格更偏均衡,强调左侧布局和回撤控制;唐家伟、张胤分别在周期成长和科技赛道中表现出更高弹性和锐度;而贾雅楠、骆莹等新锐基金经理,则在消费、医药等垂直领域躬身耕耘。各类风格的基金经理崭露头角,他们或专研于具体行业领域,或能驾驭某种鲜明风格。与此同时,一方面以团队的产业研究为基础,另一方面又将自己发现的行业、风格、机会展示给团队,在总量的层面构建更好的配置组合。

  平台化赋能:着眼“特色”的蜕变之路

  在公募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小基金公司还面临另一个残酷的现实:面面俱到往往意味着全面平庸。唯有聚焦自身优势,才能在细分领域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财通基金在权益投资上取得亮眼战绩的背后,是其将“成长”作为投资关键词,并构建了一套层次清晰、风险适配的“成长投资工具箱”,力图精准匹配不同投资者的细分需求。面向偏向求稳心态的权益投资者,财通推出兼具红利属性的产品线(如财通多策略精选混合),注重绝对收益与风险控制;针对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客户,则通过“价值成长系列”(如财通新视野),在行业景气中精选个股,追求稳中超盈;而围绕更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则可选择“积极成长系列”(如财通福盛混合发起)或聚焦科技、医药、新能源等前沿板块的主题产品(如财通集成电路产业、财通碳中和一年持有期混合),这些产品具备更强的进攻性和产业趋势弹性。

  财通基金的差异化打法,不仅体现在产品布局层面,更贯穿于其发展脉络之中。回溯其成长路径,可见一条不断强化特色、持续深化专业的演进主线。在战略选择上,财通明确“不做全能战士”,而是要做一名特色鲜明的“专业选手”。

  在公司成立之初,财通基金便将定增投资作为特色发展方向,自2013年开始积极参与定增市场,逐渐建立起在一级半市场的品牌认知与专业优势。而在近几年,公司不断拓展能力边界,搭建起涵盖权益、固收、量化、组合投资等多维度的产品矩阵,形成策略协同、互为支撑的业务生态。但在每一业务条线的定位上,财通依然注重打造特色化竞争力:在权益投资方面,构建起以“成长投资”为主线的具有高辨识度的产品谱系;固收业务则抓住2021年至2023年的资管新规的窗口期,重点布局以短债为代表的“理财替代型”产品线,以较低回撤赢得投资者信任,带动规模稳步跃升;量化团队也注重特色策略开发打造,其定增量化对冲、定增量化多头等特色策略已在市场中建立起品牌影响力。

  支撑上述发展脉络的,是财通基金在前置战略与组织能力上的持续投入。

  2023年,财通基金启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升级,明确将“特色鲜明、多元发展、客户信赖”作为愿景——此举看似务虚,实则从行业文化建设层面统一了公司和团队的方向感。同时随之而来的则是机制与能力的务实提升,通过"多元引才+梯度培育"双轮驱动,持续大力度引进高水平投研人才,同时注重内部专才转化,内外兼修之下构建起领军人才、骨干人才、专业人才和潜力人才的立体化投研人才体系。

  这些在机制和体系上的投入,短期内或许难以直接变现,却显著增强了财通基金在资产定价、产品创新和客户服务方面的系统性能力。从定增特色起步,再到权益投资获得市场认可,作为中小基金公司,财通基金的解题之路,是一场关于认知进化与执行突围的生动实践。它证明,在足够的战略定力与组织韧性支持下,一家中小型基金公司完全可以通过聚焦特色、持续创新,在巨头林立的资管行业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并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用特色诠释“成长”,中小基金的突围之道

  财通基金的表现,尤其是在本轮行情中所展示出的产品业绩、团队协同力和平台支撑力,为市场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分析样本,其通过持续锻造自身特色,实现了对“成长”的重新理解与实践。

  财通基金的“成长”首先体现为有特色的投研能力建设——它并非盲目追逐每一个市场热点,而是聚焦优势领域,打造独属于自身的对中观产业的深度认知与持续跟踪能力。且这种能力可以持续迭代优化,以近年财通基金在海外算力等板块上的“进入—退出—再进入”,正反映出其策略的灵活性与非教条。

  “成长”的第二个维度扎根于人才梯队与组织文化的特色化构建。财通基金并没有彻底否定绩优基金经理的作用,而是同时推动从单兵突围到系统制胜的转型,扩展了策略的纵深度和能力的延展性。

  最终“成长”必须扎根于战略与平台。财通基金从“特色”出发,在不同市场阶段中持续挖掘并迭代其“特色”业务方向和产品布局,致力于构建兼顾特色和多元的产品序列。这体现出强烈的战略自觉与执行力,确保投资策略可复制、可持续。

  在公募行业马太效应加剧、费率下行、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财通基金的路径或许不能简单复制,但它无疑提示了一种可能:通过聚焦优势领域、构建系统化能力、持续迭代组织与策略,一家中小基金公司同样可以在产业与市场的双重变化中,找到长期生存的空间。

  而这条路径的核心,或许就在于——不再把“成长”看作规模的扩张或热点的追逐,而是结合自身禀赋和特色,将其定义为一种系统性的进化能力,从而真正诠释“成长不止,主动有为”。

  来源:证券时报基金研究院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