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6 12:54:20 股吧网页版
中银消金新副总裁获批!年内大股东增持后仍差2%达持股红线
来源:南方都市报

  10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发布的批复显示,同意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银消金”)副总裁彭旭华的任职资格。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8月19日,上海金融监督管理局已批复同意中国银行受让深圳市博德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3.558%股权,及北京红杉盛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有的1.617%股权。受让完成后,中国银行持股比例升至47.98%,第一大股东地位进一步巩固,但仍未满足《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中“主要出资人持股不低于50%”的要求。

  年内多核心岗位获批

  彭旭华接棒副总裁

  批复中提出明确要求,中银消金需严格遵守金融监管总局的有关监管规定,自本行政许可决定作出之日起3个月内,要确保被核准任职资格的彭旭华到任,并在其到任后10日内向监管局报告到任情况。若未在规定期限内到任,彭旭华的任职资格将失效。此外,中银消金还应督促彭旭华持续学习和掌握经济金融相关法律法规,牢固树立风险合规意识,熟悉任职岗位职责,忠实勤勉履职。

  资料显示,彭旭华曾担任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副行长、河北省分行副行长等职务。

图片

  在担任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时,彭旭华曾接受媒体专访,他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是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最直接的体现。河北中行切实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理念融入业务发展、经营管理与风险防控全流程,全面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质效。通过开展培训宣传、提升客户体验、关注特殊群体等途径,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2024年以来,中银消金高管团队调整步伐加快,多位核心岗位人选任职资格密集获批。

  2024年3月,高维斌获批出任中银消金董事长。他拥有30余年银行从业经验,此前曾担任中国银行总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级分行行领导等职务。同年5月,陈小琳的中银消金执行董事、总经理任职资格落地,其履历包含中国银行多家一级分行副行长经历,具备丰富金融从业与管理经验。

  进入2025年,中银消金高管补位持续推进。6月,牛晓峰获批任副总经理,他曾担任中国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并以中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身份公开亮相;7月至8月,黄海量、翟依琳分别获批独立董事、董事职务;10月14日,彭旭华进一步获批出任公司副总裁。

  从任职背景来看,中银消金新任高管团队呈现鲜明的“银行+科技”双基因特征。核心管理岗多来自中国银行,能直接承接大股东在金融风控、零售业务运营上的成熟经验与资源;同时引入具备信息科技、金融科技背景的成员,为业务数字化转型、技术驱动型风控体系搭建赋能。

  中行巩固大股东地位

  但仍未符合监管线

  中银消金成立于2020年,是我国首批试点的4家消费金融公司之一。据企查查最新信息,该公司共有6家股东,股权结构如下:第一大股东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2.80%;百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分别持股22.07%、13.44%、13.23%;深圳市博德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北京红杉盛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5.81%、2.64%。

  不过,2025年8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官网发布批复,正式同意股权调整方案。

  根据批复,中国银行将受让深圳市博德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中银消金3.558%股权,以及北京红杉盛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有的1.617%股权。此次受让完成后,中国银行对中银消金的持股比例将从42.80%提升至47.98%,进一步巩固其第一大股东地位。同时,上海监管局在批复中明确要求,中银消金需加强股权管理,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完成此次股权受让,中银消金的股权结构仍未满足《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的要求。

  《管理办法》第七条明确规定,消费金融公司的出资人需为中国境内外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并分为主要出资人和一般出资人;其中,主要出资人的出资额需不低于拟设消费金融公司全部股本的50%,而目前中国银行47.98%的持股比例尚未达到这一标准。

  对于《管理办法》中提高主要出资人最低持股比例的要求,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曾指出,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的最低持股比例提高有助于促进大股东更.积极地发挥支持作用,更好地承担起大股东的责任。提高这一比例,主要是为了推动大股东更有效地提供支持,更切实地压实其责任。同时,这也提高了消费金融公司的准入门槛,有助于维护消费金融市场的适度竞争格局。

  业绩方面,2025年上半年,中银消金实现营业收入36.81亿元,较2024年中期的35.81亿元同比增长2.8%;净利润1.5亿元,自去年末已实现连续增长,2024年中期,中银消金的净利润亏损了3.06亿元,至2024年末,该公司净利润增长至0.6亿元。总资产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中银消金资产合计817.0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5%。截至2024年末,中银消金贷款余额784.05亿元,相较于2023年末的719.48亿元,同比上涨8.97%。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