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多欧洲企业而言,中国市场仍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活力的重要市场。我们一直对中国的发展前景抱有积极期待,也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10月15日,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以下简称“北欧论坛”)在武汉拉开帷幕,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丹麦马士基集团北亚区首席代表彦辞在现场表示。
彦辞提及的中国市场机遇与活力,在今年前三季度的外贸数据中得以印证: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一、二、三季度进出口增速分别为1.3%、4.5%和6%,呈现逐季上扬态势;机电产品出口额达12.07万亿元,增长9.6%,出口结构持续向“新”向“优”升级。
这份活力,同样闪耀在湖北上半年的外贸“成绩单”上:进出口同比增长28.4%,增速领跑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也稳居中部第一。
这个增速背后,湖北究竟靠什么“链”动全球?
一系列高水平外经贸活动提振了信心。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的北欧论坛,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在鄂设立研发中心。本届论坛汇聚了来自30多个国家、8个省市区、2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2000多位企业家代表。会场内外,中外嘉宾交流热络,合作火花频频迸发,新一轮合作机遇正悄然酝酿。
“以智能机器人领域为例,中国在硬件制造方面实力雄厚,要把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还需要更多国际软件伙伴的协作。”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向《记者去哪儿》栏目表示,论坛将有力推动全球合作共赢,湖北的区位与人才优势也将助力我国新兴产业更好地走向世界舞台。
新航线不断织密,物流网络愈发通畅。花湖机场国际货运航线持续加密,与中欧班列(武汉)、阳逻港共同构筑起“水陆空”立体物流体系,为“湖北造”走向全球按下“加速键”。
“区位优势、成本优势以及立体物流体系,正在吸引越来越多贸易商将运营团队向中部转移。以武汉为例,花湖机场直飞欧洲的航线就吸引了不少贸易商在此建仓。”欧洲跨境电商平台Voghion招商运营总监董妙表示。
同样对湖北物流体系感触颇深的还有丹麦皇冠集团首席执行官尼尔斯·杜达尔。“湖北在海运、铁路和航空物流方面的建设非常完善,这不仅帮助我们高效连接欧洲市场,也让中国市场更具吸引力。”
出口产品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上半年,湖北机电产品出口保持强劲增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688.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
论坛期间,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政府多边事务总司长克莱莉娅·科伦博表示,期待在湖北找到新的合作契机。“我们在湖北看到了众多投资可能,对中国的网络安全、人工智能、智慧物流等多个领域都充满兴趣。”她说。
论坛开幕式上,中欧班列(武汉)北欧三国新线路正式首发,标志着其陆运网络进一步延伸至北欧五国。
论坛之外,湖北对外开放的步伐也从未停歇。首创“联合一站式”关检前置模式,将花湖机场货运通关时间压缩至5分钟;推行武汉阳逻港—上海洋山港联动接卸监管模式,物流时间缩短2天;首批新型易货贸易试点成功落地,打通“货动钱不动”外贸新路径……“朋友圈”持续扩容,新动能加速集聚。
湖北,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全球紧密相“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