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大,加之各股指均已处于较高的估值水平,投资者落袋为安的意愿上升,盈利兑现令股指震荡偏弱运行。不过,与今年4月的贸易摩擦相比,本次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较为有限。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CPI同比下降0.3%,环比上涨0.1%;PPI同比下降2.3%,降幅较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环比保持不变。数据显示国内经济仍处于“磨底”阶段,但从细分指标来看,核心指标逐步回暖。核心CPI同比上涨1%,连续5个月保持扩张,也是近19个月以来首次回升至1%,反映出消费市场在各项补贴政策的支持下,内生动力正在增强。食品价格同比下降4.4%成为主要拖累项,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下跌31.3%。非食品项价格表现较为坚挺,除能源外的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0.5%,金饰品、服装和文娱耐用消费品等价格涨幅显著。CPI各项细分指标的表现说明国内必需消费疲弱,可选消费稳健,服务消费展现韧性。从工业领域来看,PPI环比连续两个月持平,显示出供需结构边际改善。中央自7月提出“反内卷”以来,遏制企业“价格战”取得了一定成效。煤炭加工价格环比上涨3.8%,黑色金属冶炼价格环比上涨0.2%,均为连续两个月上涨。除此之外,高端制造领域价格表现为同比上涨,但传统行业和外需依赖度较高的行业价格承压。工业领域呈现中游制造行业表现分化、上游资源端价格企稳的特征。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8.3%,高于市场预期值5.7%和前值4.4%;进口同比增长7.4%,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值1.4%和前值1.3%。9月出口增速明显回升,创下近半年新高,凸显我国出口的韧性。2025年前三季度,出口累计同比为6.1%。从主要出口目的地来看,对欧盟、东盟、拉美和非洲的出口增速均有两位数增长,其中对非洲的出口增长56.4%,而对美国的出口增速依然维持负增长。2025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对东盟和非洲的出口累计同比分别增长14.7%和28.3%,合并占比为23.4%。从主要出口产品来看,高端产品出口增速明显加快,通用机械设备出口同比增长24.9%、集成电路出口同比增长32.7%、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0.9%、船舶出口同比增长42.7%。9月进口数据的表现更加亮眼,同比增速创下近1年来的新高,季度同比增速从连续三个季度的负增长转正,其中铁矿砂、铜、集成电路贡献主要增长动力。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再起,未来对美国的出口降幅有扩大的风险,同时2024年四季度基数较高,外贸数据面临一定压力。不过,在非洲、欧盟等区域的支撑下,国内出口有望延续正增长态势。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大。美东时间10月10日,美方宣布,针对中方采取的稀土等相关物项出口管制措施,将对中方加征100%关税,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此举略微超市场预期。自5月12日中美在日内瓦达成多项重要共识后贸易问题逐步缓和,但10月以来中美在船舶费用、出口管制和反垄断等方面的摩擦明显增多,对市场风险偏好形成冲击,全球风险资产大跌,美元下挫,铜、油、加密货币等商品跳水,黄金、白银、美债等避险资产价格上行。我国对美方态度反复已有充分准备,随即连续发布多项反制措施,A股快速消化此次影响后企稳。此外,近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公开讲话偏“鸽”,暗示美国劳动力市场持续恶化,政府关门或影响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但保留了10月降息的可能性,并且表示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停止量化紧缩。由此看来,美联储政策仍处于降息通道,10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接近100%。
整体分析,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仍较多,下周将召开重要会议,增量政策出台预期对股指形成较强支撑。不过,在政策信号进一步明朗之前,股指将震荡蓄势,预计大盘风格表现占优。
(作者单位:中辉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