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州10月15日电(记者林玲)“低空经济不是一次产业转型,而是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未来的城市必将从‘车轮上的城市’变为‘翅膀上的城市’。”在10月15日于福州开幕的2025年中国(福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上,沃兰特航空联合创始人、董事,中国信息协会低空经济分会副会长黄小飞分享了他对低空经济产业的深刻洞察与前瞻展望。
黄小飞指出,低空经济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将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增长的关键引擎。他强调,中国在低空领域与发达国家仍存在数量级差距,这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以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将实现安全、成本和效率的“十倍提升”,成为撬动万亿级市场的关键支点。
“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不是简单给汽车插上翅膀,而是航空产业链与新能源产业链的一次历史性交汇。”黄小飞在采访中解释道,电动化带来成本的大幅下降,垂直起降则降低了对跑道等基础设施的依赖,二者结合还显著提升了飞行的安全性。这一技术突破,使得原先在航空领域被视为“不可能三角”的安全、效率与成本问题,得以同步解决。
他描绘了未来出行的具体场景:消费者有望以60元的单座成本,享受5分钟飞行20公里的便捷服务。这一具有竞争力的成本结构,将推动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在生产、生活与生命安全三大领域广泛应用——从货运服务、空中观光、城市出租车,到应急医疗救援、消防警航等公共服务场景。
业界将城市发展路径概括为三个阶段:从“车轮上的城市”到“风帆上的城市”,最终迈向“翅膀上的城市”。黄小飞指出,这一演进不仅意味着交通方式的变革,更代表城市经济从地面、海洋向天空的全面拓展,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在谈到产业落地时,他提出应围绕主机厂和运营商构建完整生态,并聚焦适航审定等关键环节进行要素配置。作为实践者,他所在的沃兰特航空已取得重要进展。10月14日,其VE25-100型eVTOL在自贡完成首轮有人驾驶试飞,验证了电动垂直起降航空飞行器性能与系统稳定性,为中国先进空中交通(AAM)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黄小飞特别指出,福建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具备显著优势:丰富的空域资源、加速完善的起降点布局、高素质的产业链人才以及成熟的高端制造配套体系。他提到,eVTOL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大幅降低,“修建一个通用航空机场通常需要上亿元的成本,而现在一个eVTOL起降点仅需100万元左右。”
随着国家空域管理改革持续推进,以及五部委对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环境正不断优化。黄小飞预计,到2026年底至2027年初,部分城市居民将率先体验空中出行服务;至2030年,全国300个地级市与300个县级市有望实现eVTOL服务的普及。
“在航空百年的历程中,中国长期处于追随者地位,尤其在航空涡轮发动机与材料等领域存在短板。但电动化带来换道超车的机会。”黄小飞强调,电机、电池、电控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成熟,与航空飞控、航电、机体材料等产业积累相结合,为中国低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
谈及低空产业发展路径,黄小飞提出六点建议:首先要认识到这是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其次应在认知清晰的领域重点投入;其三是通过科技升级保障平等的出行权,推动产业从小众体验走向大众消费;其四是城市规划需面向航空大都市转型;其五是围绕主机厂和运营商构建产业链生态;最后是鼓励各界积极“躬身入局”,共同推动产业链协同与技术融合,助力中国在这场面向天空的产业竞赛中把握机遇、引领未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