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王文嫣)近日,毕马威发布《第三届生物科创领航50企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提出,中国不断叠加的政策红利推动国内创新药步入黄金发展期,而人工智能对研发范式与效率的重塑,也在驱动CDMO(医药领域合同研发生产组织)从“成本竞争”向“价值创造”战略转型。
报告认为,AI已经渗透到药物研发的各个环节。尤其在精准医疗领域,AI的应用已超越辅助工具的范畴,通过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优化,AI能够将基因编辑准确率从传统方法的85%提升至98%以上,为基因治疗的临床转化扫清了关键障碍。
在国内的政策支持和全球医药产业链重构等多种因素推动下,中国生物创新药的全球化已从“可选项”升级为“必选项”。报告显示,自2020年起,中国药企的License-out(许可输出)交易数量的增速明显加快,NewCo(New Corporation)模式正逐渐成为新药出海的重要标准化路径之一。此外,创新药企的出海地域也在不断拓展。除了成熟的欧美市场,新兴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正在成为新的重要市场。这种地域多元化战略不仅降低了企业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更与中国推动“健康丝绸之路”的建设相契合。
报告还提到,诸多因素交织,使得外资医药企业加速重构对华投资,而中国企业也正探索从“中国制造”到“全球创新”多元化出海模式。这些趋势共同勾勒出中国生物科技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也为投资者、政策制定者与产业参与者提供了关键决策参考。
毕马威中国生命科学行业主管合伙人于子龙认为,AI、5G、大数据等技术与生物信息学、纳米技术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治疗方法,AI制药、医药外包组织及中药科创等新兴领域崭露头角。与此同时,政策驱动下,中国生物科技领域正迎来系统性支持,形成以全链条协同创新、资本生态重构、审评审批提速、支付机制改革为核心的支柱,共同构建起创新驱动的生物科技政策助推器。